摘要
徘句是日本格律诗体的形式,这种诗体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体.它有两个原则,一是全诗由十七个音组成.这十七个音分作三节.第一节为五个音,称为上五,第二节为七个音,称为中七,第三节为五个音,称为下五.由于日本语是复音字,因而十七个音并非十六个字.其包括的文字内容的容量远比我国最短的律诗体五绝要少,也比我国最短的词体十六字令要少.俳句的第二个原则是必须有季题.所谓季题就是与四季有关的题材.俳句是从日本最古老的和歌发展而来的.和歌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样式.最初的和歌无句数,字数的限制.至奈良朝(710-784)逐步形成了从五、七音为诗节的有格律限制的诗体,一般固定为五、七、五、七、七这样的形式,共三十一个音.到平安朝(794—1192)以后,和歌发展为以滑稽诙谐为主的连歌形式,即两人咏一首和歌.到平安朝末,镰仓时代(1192—1333)初期.这种连歌又发展为“锁连歌”或“长连歌”,即许多人同时轮流吟咏.一般以百字为度.这是受我国柏梁体的影响.在室町时代(1392—1573),长连歌又发展为俳谐连歌.以通俗平易的口语来写诙谐洒脱的题材.由于连歌这种形式从首句即发句最不易写好,所以,山畸宗鉴、荒木田守武、松永贞德等人将俳谐连歌的发句(五、七、五)独立起来,作为一种新颖的吟咏诗体.这就是俳句.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4期87-91,共5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