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20年哲学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7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9-26,共8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01
-
1孙伯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与方法(笔谈) 再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与方法[J].江海学刊,2001(2):80-82. 被引量:13
-
2穆颜杰,王冰冰.哲学与生活关系的辨证觉解[J].长白学刊,2007(1):22-25. 被引量:1
-
3王淑萍.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视界融合”的思考[J].河北学刊,2007,27(2):18-21. 被引量:4
-
4伍雄武.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关系与少数民族哲学思想的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20(1):32-35. 被引量:7
-
5刘武军.思想道德修养课知行考核模式的探讨[J].百色学院学报,2002,16(4):57-59. 被引量:1
-
6王天成.象、概念与概念思维[J].博览群书,2006(2):49-53. 被引量:3
-
7黄楠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50年的回顾[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9(5):8-12. 被引量:7
-
8黄楠森.建立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J].社会科学战线,1999(1):61-67. 被引量:23
-
9陶德麟.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点看法[J].哲学动态,1999(7):3-5. 被引量:5
-
10聂锦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回顾和前瞻[J].学术月刊,1999,31(3):29-3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37
-
1王淑萍.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视界融合”的思考[J].河北学刊,2007,27(2):18-21. 被引量:4
-
2肖冬松.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性研究综述[J].理论建设,2001,17(5):41-44.
-
3周书俊.选择的客体作为理论和作为实践对于主体的区分[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3):95-98.
-
4李世闻.对传统教科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6):67-70.
-
5李世闻.超越传统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复兴的必由之路[J].新疆社科论坛,2005(6):54-57.
-
6刘武军.突出唯物辩证法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18(1):116-119.
-
7胡群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建构与意义[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26-30.
-
8吴家华,谢志燕.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研究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5):37-43.
-
9赵艳.哲学何以式微?——论当前哲学式微的三大动因[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3):16-18.
-
10刘兰芝.如何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J].世纪桥,2007(10):5-5.
二级引证文献75
-
1任喜荣.宪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三个衡量维度[J].荆楚法学,2022(6):57-66. 被引量:2
-
2覃世艳,杨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研究的逻辑叙事评述(2020—2021)[J].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2(1):121-141.
-
3冯建华.唯物史观东方逻辑史: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史研究的新方向[J].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2(1):21-39.
-
4冯建华.出场学视域中的唯物史观演进逻辑——近年来唯物史观理论史研究的新动向[J].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9(1):19-37. 被引量:1
-
5黄燕群.近年来陈序经全盘西化观研究综述[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2):28-30. 被引量:1
-
6李伟.论教育学研究的误区——理论与实践脱节之根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6):29-31. 被引量:3
-
7李伟.论教育学研究的误区——理论与实践脱节之根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3):133-136. 被引量:1
-
8郑秀芹,李发俊.近十年来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研究述评[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09(4):88-92.
-
9陈文琦.职业性格在高校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及塑造[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1(3):5-7.
-
10丁利锐,李站稳.教学交互主体系统教学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9):5-6. 被引量:1
-
1徐凯,张博.科学心理学的哲学历程[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30-32.
-
2朱志萍.简述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23(3):69-73.
-
3陈世夫.一部填补哲学理论空白的专著──《潜意识哲学》评介[J].人文杂志,1996(5):129-129.
-
4张明仓.回顾总结20年来的哲学历程研究探讨跨世纪的哲学发展战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哲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综述[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53(3):139-140.
-
5杨国荣.王阳明的哲学历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8(4):1-9. 被引量:7
-
6傅盛安.艰难的探索 可喜的成果──《马克思的哲学历程》评介[J].求是学刊,1994,21(2):119-120.
-
7张艳清.张载的哲学历程与天地境界[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1-32.
-
8杨亮.当代中国的哲学历程[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1):3-4.
-
9贾继让.“辛亥革命时期哲学开展与百年来中国现代哲学历程”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12(2):109-110.
-
10邹俊娟.辛亥革命时期哲学开展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辛亥革命时期哲学开展与百年来中国现代哲学历程”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船山学刊,2012(1):179-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