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三不朽”说对司马迁及《史记》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三不朽”说,最早在《左传》中完整提出,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①通过垂德后世、建功立业和著书立说,超越短暂而有限的生命,获取人生永恒的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化人士的观念中,带有普遍的意义,始终影响着他们的人生态度...
作者
王绍东
机构地区
内蒙古大学历史系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8-51,共4页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司马迁
“三不朽”
《史记》创作
“不朽”
历史贡献
《悲士不遇赋》
《汉书》
《太史公自序》
《春秋》
伍子胥
分类号
K20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6
1
.《礼记·王制》[A]..十三经注疏[C].,.P1338.
被引量:4
2
王运熙 顾易生.《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7页.
被引量:1
3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十三经注疏》本[M].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
被引量:1
4
.《礼记·礼器》.《十三经注疏》本[M].,.第1435页.
被引量:1
5
.《国语·鲁语》[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58页.
被引量:24
6
裘锡圭.《说卜辞的焚巫旭与作土龙》[A]..《甲骨文与殷商史》[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12页.
被引量:3
7
.《国语·晋语》[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56页.
被引量:31
8
刘向.《说苑·臣术》[M].,光绪元年刻本.第2页.
被引量:3
9
.《周礼·天官》,《十三经注疏》本[M].,.第663页.
被引量:1
10
.《礼记·王制》,《十三经注疏》本[M].,.第1321页.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刘畅.
三不朽:回到先秦语境的思想梳理[J]
.文学遗产,2004(5):16-27.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刘明.
论先秦时期“不朽观”的嬗变及其在思想史中的地位[J]
.云南社会科学,2007(2):122-125.
被引量:6
2
汤浩坚.
“三不朽说”与《墨子》道德教育观[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31-36.
被引量:2
3
吴增辉.
论魏晋之际“三不朽”的价值困境[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112-116.
被引量:2
4
宋小克.
春秋战国时期的“不朽”观念及其新变——从群体到个体、死后到生前[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2):94-98.
被引量:1
5
查屏球.
西周金文与“修辞立其诚”的原始意义[J]
.学术探索,2010(3):125-133.
被引量:8
6
过常宝,高建文.
“立言不朽”和春秋大夫阶层的文化自觉[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60-65.
被引量:18
7
汪泽.
汉乐府民歌中的死亡意识[J]
.宜宾学院学报,2015,15(1):41-47.
8
于滢.
从“三不朽”看高校辅导员的自我修养[J]
.亚太教育,2015,0(16):298-298.
9
郭倩.
叔孙豹“立言不朽”思想探论[J]
.理论与现代化,2016(3):60-65.
被引量:1
10
张颖.
以“三不朽”价值目标看孟子的“以身殉道”[J]
.北方文学(下),2016,0(6):207-207.
1
李衡眉,王仁厚.
试论《史记》创作的文化氛围[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8(1):20-26.
被引量:1
2
吴名岗.
太史公为司马谈者辨识[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32(5):48-53.
被引量:2
3
赵生群.
《报任安书》的文献价值[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30-135.
被引量:2
4
侯绍庄,冷天放.
论司马迁及其《史记》的基本思想倾向[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72-83.
5
边家珍.
论司马迁《史记》创作与《春秋》学之关系[J]
.浙江学刊,2014(1):87-93.
被引量:4
6
梁建邦.
论“李陵之祸”对《史记》创作的影响[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15(4):20-24.
7
尚学锋.
汉代士的地位变化和司马迁的不遇心态[J]
.文学遗产,1991(4):24-30.
被引量:2
8
王绍东.
从《答客难》看战国与汉武帝时期君王的求贤与士人的不遇[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1-5.
9
沙望孙.
当代藏书家的书籍聚散[J]
.纵横,2001(4):57-59.
10
李青.
西汉“士不遇”文学主题的凸显及其成因[J]
.世纪桥,2008(8):90-91.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9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