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20-21,共2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25
-
1李德锋.农业弱质性若干表现及原因分析[J].农村经济,2004(11):77-78. 被引量:11
-
2袁定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弱质性及保护[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17(1):34-37. 被引量:1
-
3张海燕,凌江怀.实施农村金融保护的理论探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32. 被引量:6
-
4何振国.我国支持和保护农业的必要性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6(68):2-13. 被引量:7
-
5李同明.对我国农业弱质性的剖析[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6,16(3):216-219. 被引量:2
-
6王芳.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综合支持体系[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21(1):15-18. 被引量:2
-
7李春海,赵庆海.农业弱质特性的根源分析及解决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3):51-53. 被引量:2
-
8陈吉元 等.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发展[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4. 被引量:1
-
9张绍炎 梅德平.中国农业产业化问题探索[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1. 被引量:1
-
10刘正周.管理激励[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28-30.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21
-
1常成.从“十大新闻”看台湾[J].两岸关系,2002(3):41-42.
-
2卢凤玲.体制创新与解决“三农”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2):15-17. 被引量:2
-
3沈净,任大鹏.与“民间信用”握手——农村信用社商业可持续途径探讨[J].农村经济,2006(6):66-68.
-
4孔祥智,陈丹梅.政府支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7(1):17-20. 被引量:67
-
5温琦,徐妍.我国农业的双弱性及其农业支持途径[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4):50-55. 被引量:3
-
6骆东奇,任海钰.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预期价格影响因素分析[J].西部论坛,2011,21(3):12-17. 被引量:12
-
7芦晓春,朱启臻.农业生产视角下的村落价值[J].农村经济,2011(10):99-102.
-
8企业[J].东方企业文化,2012(5):4-4.
-
9刘晓彤,王金恒.浅析农民组织化问题——以保定市官庄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9):26-27.
-
10金磊,周脉伏,杨锐.良好农业规范中政府支持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4(4):75-79. 被引量:1
-
1施虹.论农业的弱质性[J].农业经济,1997(5):20-21. 被引量:4
-
2李纯英,公维才.农民增加收入需要政府扶持[J].经济师,2002(1):215-216. 被引量:4
-
3李同明.论中国农业的弱质性及其治本之策[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7(5):53-57.
-
4刘忠民,崔屹.“三弱”是吉林省“三农”问题的根源[J].调研世界,2008(7):46-46. 被引量:1
-
5周军.浅谈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3(15):43-44. 被引量:2
-
6何宇鹏.农业补贴政策国际比较与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2):51-52. 被引量:3
-
7肖云.对农业产业化的理论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7,0(10):36-36+40.
-
8成飞燕.解析当前农民收入提高受阻的原因及解决的途径[J].山东纺织经济,2011,28(1):92-93. 被引量:2
-
9必须为农业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J].学习月刊,1997(1):19-19.
-
10顾焕章,刘国平.正确处理物质投入与科技投入的关系 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J].燧石,1998(3):1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