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的输入和实验”──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艺术契机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8
-
1陈家宁.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45-50. 被引量:9
-
2蓝棣之.论冯至诗的生命体验[J].贵州社会科学,1992(8):35-40. 被引量:5
-
3解志熙.生命的沉思与存在的决断(上)——论冯至的创作与存在主义的关系[J].外国文学评论,1990(3):48-56. 被引量:16
-
4解志熙.生命的沉思与存在的决断(下)——论冯至的创作与存在主义的关系[J].外国文学评论,1990(4):79-88. 被引量:7
-
5孙玉石.中国现代诗国里的哲人──论二十年代冯至诗作哲理性的构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4):36-44. 被引量:19
-
6高伟.文学翻译家徐志摩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7). 被引量:1
-
7陈福康.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2). 被引量:1
-
8徐志摩.《白朗宁夫人的情诗》,陆耀东编.《徐志摩全集补编》第4卷,上海:上海书店,1994年,第123页. 被引量:1
-
1陈兰玉.商籁体诗的魅力(英文)[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0,16(S1):214-215.
-
2黄泽佩.评郭沫若对十四行体的认识与实浅[J].郭沫若学刊,1999(2):45-51. 被引量:1
-
3徐钺.“冒犯”与十四行(正方)[J].诗刊,2017,0(4):8-10.
-
4柳士军.行将遗忘的绝唱——朗费罗的商籁体诗歌解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2):102-104. 被引量:1
-
5罗志野.对莎士比亚商籁体诗的整体阐释[J].外国文学评论,1990(4):102-108.
-
6郭星明,沈利斌,黄春麟.中英诗词比较和格律辨正网站的作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5):18-19.
-
7黄泽佩.评郭沫若对十四行诗的认识与实践[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22(3):65-70.
-
8詹惠春.完美爱情之完美诠释——英诗《我怎样爱你》赏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75-76. 被引量:1
-
9许霆,鲁德俊.“十四行体在中国”钩沉[J].新文学史料,1997,0(2):111-123. 被引量:2
-
10鲁德俊,许霆.十四行体在中国大事记(1914年—1994年)[J].文教资料,1995(Z1):112-130.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