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告别人本主义——马克思科学人学观的形成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马克思早期的人本主义人学观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殊语境。这种人学观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必将导致它被马克思的科学人学观所替代,正确地认识这一点,既是科学理解马克思人学观底蕴的需要。
作者
杨宏利
机构地区
广州军区后勤士官学校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11-15,共5页
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人本主义人学观
异化
科学人学观
实践
社会关系
分类号
B03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B038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1
1
唐正东.
本体论意识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消解与转型[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8,35(1):17-20.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
1
谢小云.
斯密到马克思:“亚当·斯密问题”的历史性解答[J]
.理论月刊,2009(3):38-41.
同被引文献
29
1
马德普.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J]
.社会主义研究,1997(6):48-52.
被引量:16
2
钟谟智.
人文主义的由来和定位[J]
.外国语文,1999,24(2):108-111.
被引量:6
3
张一兵,仰海峰.
马克思异化劳动范式的湮灭轨迹[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4):1-7.
被引量:9
4
张溟久.
分工与马克思社会批判话语的变革[J]
.南京社会科学,1997(10):14-16.
被引量:4
5
黄楠森.
人学研究的重要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7(1):15-18.
被引量:3
6
陈志尚.
人学──21世纪的显学[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2(3):46-51.
被引量:24
7
衡彩霞.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人学思想概观[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5(2):19-24.
被引量:2
8
曾世华,陈婕.
文艺复兴在体育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B12):175-176.
被引量:5
9
胡小明.
竞技运动文化属性的皈依——从工具到玩具[J]
.体育文化导刊,2002(4):15-18.
被引量:83
10
魏金声.《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由来与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04):54-6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曹春宇,周爱光.
从人文主义视野审视体育价值观的嬗变[J]
.体育文化导刊,2004(10):17-19.
被引量:18
2
郭凤海.
“异化”之累──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多维自我解构[J]
.理论探讨,2006(5):43-47.
被引量:1
3
刘苏,周兵,傅志平.
对国际体育仲裁院兴奋剂处罚严格责任原则的反思[J]
.体育学刊,2007,14(1):118-121.
被引量:3
4
徐璐.
浅谈“你幸福吗”蕴含的人学原理[J]
.商,2013(19):314-314.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柯冼文.
论当代中国竞技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J]
.搏击(武术科学),2007,4(4):88-90.
被引量:3
2
王朋涛.
论体育课程思想的历史沿革[J]
.江苏社会科学,2007(S2):160-163.
被引量:2
3
王奇峰.
对我国体育价值观研究的几点思考[J]
.体育学刊,2007,14(5):10-13.
被引量:12
4
蒋彬,梁田.
科学主义—中国体育现代化的羁绊[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3):1-3.
被引量:2
5
胡小明.
体育的价值区域与探索路径[J]
.体育科学,2007,27(11):9-14.
被引量:62
6
李英,刘海元.
体育竞争价值观及其对体育政策制定的借鉴意义[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4):36-40.
被引量:2
7
李凌.
义务本位的群体原则与中国体育[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4):18-20.
被引量:1
8
石龙,狐鸣.
中国体育思想的跨世纪转变[J]
.体育与科学,2009,30(3):8-11.
被引量:7
9
杨娇.
对我国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6):202-203.
被引量:1
10
黄春梅,彭孟华.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特征及培养对策研究[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4):29-33.
1
黄琳,刘学文.
从苏格拉底到马克思——关于人学思想的简要考察[J]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7(4):5-7.
被引量:2
2
邱少明.
科技观:邓小平和哈贝马斯的比较[J]
.凯里学院学报,2007,25(4):11-13.
3
郑建云.
浅谈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当代意义[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6):250-250.
4
李春生.
马克思人学思想与黑格尔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关系[J]
.兰州学刊,2009(1):30-32.
被引量:7
5
刘云波.
思想政治课如何阐释抽象的理论[J]
.教师,2008(12):14-14.
6
万光侠.
现实的个人与马克思人学观[J]
.山东社会科学,2009(6):28-32.
被引量:14
7
肖潇.
现实的人:马克思人学观的根本维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0(1):311-319.
8
蔡耀杰.
社群主义刍议:观点、概念与启示[J]
.理论界,2010(11):38-40.
被引量:1
9
张一兵.
全面的意义结构:总体类型学——解析戈德曼的哲学理论逻辑[J]
.现代哲学,2003(3):27-35.
被引量:5
10
陶泽元.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中国化研究[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2(2):28-32.
被引量:2
南京社会科学
199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