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生存与发展的规则:生态伦理学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意义的探究
被引量:8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6-70,共5页
Seeker
参考文献6
-
1郗小林,樊立宏,邓雪明.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状况公众调查结果剖析[J].中国软科学,1998(9):24-30. 被引量:40
-
2赵红州.生态文化应急行[J]森林与人类,1997(04). 被引量:1
-
3曲格平著..我们需要一场变革[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305.
-
4费勇编著..诊断地球 人类命运展望[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358.
-
5齐振海主编..未竟的浪潮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60.
-
6郑也夫著..走出囚徒困境[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416.
共引文献39
-
1孙林岩,顾元勋.清洁生产的管理与组织[J].管理工程学报,1999,13(S1):41-46. 被引量:2
-
2李莹,白墨,张巍,杨开忠,王学军.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中居民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6):125-128. 被引量:29
-
3郭晓钰.我国环境道德教育问题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3):97-98.
-
4王露璐,陈悦.我国环境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32-36. 被引量:8
-
5郭翠花.太原市公众环境意识现状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4):424-426. 被引量:1
-
6宣兆凯.社会环境道德价值观发展阶段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1):109-112. 被引量:15
-
7周景博,邹骥.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的总体评价与影响因素[J].北京社会科学,2005(2):128-133. 被引量:47
-
8宣兆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的道德价值基础——来自道德社会学视角的思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2):11-14. 被引量:4
-
9王军波,唐浩华,陈燕萍.珠三角地区开展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和途径[J].广州环境科学,2006,21(3):34-37. 被引量:2
-
10刘伟,何国富,刘学良,沙龙滨.农村地区居民环境意识现状分析及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25(3):11-14.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40
-
1范冬萍.可持续发展: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系统辨识——人类中心主义的现代观念[J].大自然探索,1997(4):107-110. 被引量:6
-
2张怀承.略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近代转型的实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8(5):7-12. 被引量:5
-
3萧焜焘.传统伦理规范的扬弃与当代人文精神的建立[J].江苏社会科学,1999(1):56-66. 被引量:3
-
4李培超,刘湘溶.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学基础[J].求索,1998(2):67-72. 被引量:5
-
5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J].理论月刊,1986(7):34-39. 被引量:26
-
6谌克祥,曹鸿飞.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研究综述[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1):27-31. 被引量:5
-
7余谋昌.中国发展需要生态伦理学[J].中国发展,2002,2(3):1-3. 被引量:8
-
8余谋昌.走出人类中心主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0(7):8-14. 被引量:238
-
9徐昌文.论“自然界”权利的人文意蕴[J].学术论坛,2005,28(10):10-13. 被引量:3
-
10王书明,张文喜.也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含义[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13(6):1-4. 被引量:8
引证文献8
-
1苗俊玲.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建构[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B08):5-7.
-
2贾乐耀.可持续发展语境下科学的生产力观[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82-88. 被引量:1
-
3李彬.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观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7. 被引量:2
-
4苗俊玲.和谐社会视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24(4):16-18.
-
5苗俊玲.论自然界的权利及其阐释场域[J].社会科学家,2011,26(12):12-15.
-
6林彬.湖南廉洁文化:历史传承与当代影响[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1-2.
-
7徐长山.现代消费方式批判[J].河北学刊,2002,22(5):50-53. 被引量:8
-
8龚正伟,张子沙.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及现代转型[J].体育科学,2000,20(5):12-14. 被引量:32
二级引证文献43
-
1郑立杰,赵宏,周莹.伦理视域下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J].教育伦理研究,2019,0(1):217-224.
-
2黄诚胤,孔琳琳.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的文化精神之窥见[J].搏击(武术科学),2007,4(4):85-87. 被引量:3
-
3张凤霞.当代武术的责任与价值审视[J].搏击(武术科学),2005,2(2):5-8. 被引量:7
-
4林志刚,李洪利,郭庆平,张月会.试论武术的隔离机制——武术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1,23(4):76-77. 被引量:3
-
5陈文.消费质量与全面小康[J].理论月刊,2005(1):39-41.
-
6余谋昌.中国发展需要生态伦理学[J].中国发展,2002,2(3):1-3. 被引量:8
-
7范志勇,许永刚.我国篮球竞赛市场化诚信危机的根源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740-742. 被引量:1
-
8何晓知.论定向运动的文化意蕴与发展前景[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1):32-34. 被引量:8
-
9孙永泰,李宗奎.孔子体育伦理思想对奥林匹克竞技道德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1):14-16. 被引量:1
-
10刘玲,王凯.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现代体育审美观的影响[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8(3):85-87. 被引量:7
-
1顾成东,贾冉冉.社会规范何以可能--试论"恶"在社会规范形成中的作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z2):122-124.
-
2马举魁,张和平.“爱欲”本体的新文化建设意义——略析马尔库塞的“爱欲”说[J].甘肃社会科学,2012(3):33-36. 被引量:1
-
3王大飞.西方现代性观念简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127-128.
-
4迟延萍,霍涌泉.意识研究复兴的心理学背景[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4(2):61-64.
-
5梅鹏,崔剑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1):73-74.
-
6方世南.唯物史观:蕴涵马克思丰富环境思想的社会历史观[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5-11.
-
7周森林.试论塑造论哲学视野中的客观性问题[J].时代人物,2008,0(2):42-43.
-
8崔晖.实体观念再释[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10):4-8.
-
9何磊磊,梅迎春.浅析传统道德文化对于我国当代法治建设意义[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8,12(11):88-88.
-
10郭长军.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自由观之比较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2):85-8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