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期待——“新中国哲学50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4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6-16,共11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同被引文献24
-
1李涛.“回到马克思”:一个可疑的口号[J].哲学研究,2000(4):37-38. 被引量:6
-
2杨学功.“回到马克思”——从哲学观的视角看[J].哲学研究,2000(4):34-37. 被引量:13
-
3刘文旋.“重读马克思”(笔谈) 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J].哲学研究,2000(4):32-34. 被引量:6
-
4吴元樑.回答时代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发展的根本途径[J].哲学研究,2001(6):13-19. 被引量:7
-
5邹诗鹏.当代哲学的本体论转换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J].江海学刊,2001(2):96-102. 被引量:15
-
6以创新精神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理论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1(9):2-4. 被引量:1
-
7黄楠森.建立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J].社会科学战线,1999(1):61-67. 被引量:23
-
8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J].天津社会科学,1999(6):16-21. 被引量:26
-
9张曙光.生存实践哲学:现代哲学的发展趋向[J].求是学刊,1999,26(6):22-24. 被引量:6
-
10欧阳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规定及其形态建构[J].哲学动态,2001(3):8-14. 被引量:20
-
1李涛.总结五十年,走向新世纪──“新中国哲学 50年”学术研讨会述要[J].哲学研究,1999(12):3-5.
-
2李铁映.总结五十年走向新世纪——在“新中国哲学50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J].哲学动态,1999(12):2-5. 被引量:1
-
3李德顺.回顾与前瞻——关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1(1):197-203. 被引量:1
-
4“新中国哲学50年”大型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哲学史,1999(4):34-34.
-
5“新中国哲学50年”大型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1999(4):54-54.
-
6胡典顺.都是“直觉”惹的祸[J].数学通讯(学生阅读),2005(24):43-45.
-
7郑忆石.新中国哲学60年:沟通与整合[J].江西社会科学,2009(10):37-43.
-
8兆林.新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理论再现——评《中国哲学四十年》[J].哲学动态,1990(2):25-26.
-
9“新中国哲学50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高校社科动态,1999,0(5):40-40.
-
10郑家栋.“合法性”概念及其他[J].哲学动态,2004(6):3-6.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