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13,共3页
Literature,History,and Philosophy
同被引文献76
-
1郑玉飞.论教育政策的柔性执行[J].教育发展研究,2021(1):64-71. 被引量:21
-
2刘野.联想规律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20(9):104-105. 被引量:2
-
3王志萍.论“以人为中心”企业管理模式的伦理内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4):21-25. 被引量:7
-
4胡国义.知识经济的价值意蕴[J].东岳论丛,1999,20(3):108-111. 被引量:9
-
5麻岩,孙淑凤.论知识经济与思维方式的变革[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2):100-103. 被引量:2
-
6李火林.人的开放性与人的本质力量系统的生成[J].浙江学刊,1999(3):57-62. 被引量:1
-
7宫菊花.从生产力视角看知识经济[J].山东社会科学,1999(4):17-19. 被引量:1
-
8曹招根.知识经济与人的主体性的凸现[J].社会科学,1999(3):46-48. 被引量:10
-
9叶险明.科学地规范“知识经济”范畴[J].哲学研究,1999(2):3-13. 被引量:22
-
10俞吾金.创造性思维三题议[J].文史哲,1999(4):13-1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8
-
1张宝臣.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的以人为本[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6(6):63-65.
-
2彭泽平.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及其知识论与人学根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3(2):20-27. 被引量:7
-
3张文军.哲学视角下的创造性活动[J].理论导刊,2006(9):53-54.
-
4成全,焦玉英.基于科研社区的协同知识生产行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11):44-49. 被引量:10
-
5王敬华,李欣.近年来知识经济问题研究综述[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90-93.
-
6朱长久.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以人为本”[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6(4):21-24. 被引量:3
-
7李江,阮成武.知识再生产:理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一个新视角[J].宁夏社会科学,2024(1):56-63. 被引量:1
-
8王万程.机器作家与“共创”媒介——人工智能创作的历史唯物主义反思[J].当代文坛,2024(3):155-161.
二级引证文献21
-
1於银梅.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生命教育观[J].文教资料,2008(6):101-102. 被引量:1
-
2严月娟.大学教学中生命意义的缺失与追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9):33-36. 被引量:2
-
3王娟娟.教育学研究中“人的形象”的反思与重塑[J].教育导刊(上半月),2009(2):4-8. 被引量:2
-
4徐征宇,张春红,宋廷选.企业高层管理者打造高效企业[J].人力资源管理,2010(11):32-33.
-
5高先斌.外籍员工管理的“人本”理念[J].人力资源管理,2011(6):81-81.
-
6冯帮,韦辰.近十年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述评[J].基础教育研究,2011(19):3-5. 被引量:2
-
7孟凡静.基于社会网络的图书馆学术研究平台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2(11):77-82.
-
8邓卫华,易明,王伟军.虚拟社区中基于Tag的知识协同机制——基于豆瓣网社区的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2012,9(8):1203-1210. 被引量:20
-
9姚伟欣,马建华,栾冠楠,宋菲.科技期刊出版平台社区服务能力探析——以国外科技社团期刊出版平台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3(11):85-89. 被引量:5
-
10李青,朱恒民,杨东超.微博网络中舆情话题传播演化模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3(12):74-80. 被引量:22
-
1陈明.王弼政治哲学的逻辑、价值与意义[J].哲学动态,2008(8):46-51. 被引量:5
-
2宋荣.论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17-19.
-
3曹南来.中国宗教实践中的主体性与地方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6):20-27. 被引量:17
-
4宋新谱.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力开发的新思路[J].人才开发,2002(6):4-5. 被引量:1
-
5曹剑波,陈英涛.女性主义知识论[J].哲学动态,2004(11):14-19. 被引量:5
-
6向轼.试论老子的诗性人格[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2):135-136.
-
7黄顺基.展望21世纪逻辑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S1):9-13.
-
8吴俊.体悟:道德知行转化的基础[J].道德与文明,2006(2):42-44. 被引量:8
-
9A.艾尔雅维茨,刘悦笛.美学与作为全球化的美学[J].世界哲学,2006(6):58-64. 被引量:3
-
10叶浩生.社会建构论与心理学理论的未来发展[J].心理学报,2009,41(6):557-564. 被引量: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