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存在与发展的新视野──曼德尔布罗特空集之科学价值与哲学启示
被引量:10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44-50,共7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3
-
1(联邦德国)舒斯特尔(Schuster,M.E.)著,曾国屏,沈小峰译..超循环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428.
-
2[比利时]普里戈金(Prigogine,I·) 著,曾庆宏等.从存在到演化[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被引量:1
-
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近现代科学史研究室..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582.
同被引文献78
-
1姜海燕.从本质主义到生成性思维——现代教学设计的路径探寻[J].现代教育论丛,2008(1):52-55. 被引量:3
-
2叶立国.“系统科学范式”研究述评[J].系统科学学报,2009,17(4):25-30. 被引量:5
-
3陈志良.关于系统论的哲学思考[J].哲学动态,1986(1):12-16. 被引量:3
-
4陈忠.混沌运动的哲学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1987(6):91-102. 被引量:5
-
5史朝.信息是高层次的哲学范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0(5):28-31. 被引量:1
-
6林夏水.非线性科学的哲学问题[J].哲学研究,1997(12):48-55. 被引量:14
-
7李曙华.演化与创造——普里戈金的科学自然观与历史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2(4):42-48. 被引量:1
-
8李继宗,李曙华.演化的时间与时空结构——内部时间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1989(2):43-57. 被引量:5
-
9王志康.复杂性理论的哲学思考(上)(专题讨论)——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十个方面的丰富和发展[J].河北学刊,2004,24(6):24-30. 被引量:12
-
10李方.后现代教学理念探微[J].教育研究,2004,25(11):35-40. 被引量:92
引证文献10
-
1李曙华.系统科学与中医理论的现代重建[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3(1):21-25. 被引量:21
-
2李曙华.关于中西科学会通的几点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2004,24(5):1-7. 被引量:3
-
3景亚蕊,张洪江.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认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辽宁省高校188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1):122-123. 被引量:6
-
4李曙华.概率与时间之矢──自然法则的新表述[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0,8(4):35-39. 被引量:1
-
5周理乾.论系统科学时空概念的演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29(11):107-113. 被引量:1
-
6李家成.论师生交往的个体生命价值[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1):37-42. 被引量:18
-
7卢兆洵,康志新,刘勇,杜友伦,许忠林.中国哲学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5):96-103.
-
8叶立国.世界观的嬗变:从经典科学范式到系统科学范式[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22):258-262. 被引量:3
-
9张晓洁.当代“教学生成”理论的发展路径及其走向——生成论教学哲学的视域[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10(5):88-93. 被引量:1
-
10周理乾.空间的时间化——从系统科学到生成论[J].系统科学学报,2014,22(2):7-1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58
-
1连冬花.系统科学视域中的中医理论及其创新[J].系统科学学报,2009,17(4):46-49. 被引量:4
-
2程向阳.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路径探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3,30(6):83-85. 被引量:1
-
3马梅.合唱教育的生命化属性[J].人民音乐(评论),2006(2):72-74. 被引量:6
-
4黄悦.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思维方式剖析比较[J].天津中医药,2006,23(2):140-142. 被引量:1
-
5顾连梅.论教学语言的生命特质[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11):43-45.
-
6苗东升.有生于微:系统生成论的基本原理[J].系统科学学报,2007,15(1):1-6. 被引量:23
-
7张志强,任继学.五行学说科学内涵探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4):243-248. 被引量:5
-
8连冬花.中医是科学:社会建构论的视角[J].学术论坛,2007,30(4):32-35. 被引量:10
-
9张志强,任继学.五行学说科学内涵探微[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6):8-9.
-
10陈清梅.协同学——中医药科学性的理论基础[J].中医研究,2007,20(6):3-7.
-
1傅绍明.企业为自主创新的主体[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8(7):50-52.
-
2韩立岩.试论数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哲学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7(9):50-55.
-
3欧阳聪权.钱学森工程哲学思想初探[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11):48-53. 被引量:3
-
4李润珍,雷丽娟,武杰,刘煊.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哲学启示[J].系统科学学报,2017,25(1):27-32. 被引量:6
-
5黎德扬.引力波事件的哲学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3):419-421.
-
6宫宝福,黄琳庆.试论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J].科技信息,2013(18):54-55.
-
7叶竹秋,林跃鑫.生命科学中的分形研究[J].自然杂志,2001,23(2):87-90. 被引量:4
-
8陈红兵,陈玉海.解析新卢德主义对电视的声讨[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24(4):67-69. 被引量:1
-
9桂起权,吴新忠.相对论的历史与哲学启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3):313-320. 被引量:3
-
10李曙华.生成的逻辑与内涵价值的科学——超循环理论及其哲学启示[J].哲学研究,2005(8):75-81. 被引量: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