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1999年第4期57-62,共6页
Jiang-huai Tribune
共引文献40
-
1吕剑辉,刘耀中.基础教育管理呼唤科学决策[J].中国市场,2006(13):62-63.
-
2周长城,陈群.集体谈判:建立合作型劳资关系的有效战略[J].社会科学研究,2004(4):80-83. 被引量:27
-
3朱敏,戴建中.非公有企业女工调查报告[J].北京社会科学,1998(4):105-111. 被引量:5
-
4于学伟,丁春福,胡可敬.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劳资关系[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268-271. 被引量:2
-
5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J].经济研究,2004,39(7):82-90. 被引量:282
-
6周铁军,李志国.关于我国私营企业中劳资关系问题研究的综述[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5(4):59-62. 被引量:1
-
7孙淑敏,王爱民.现阶段我国女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1(1):25-31. 被引量:7
-
8曹志刚,胡吉.试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的建立[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2):8-11.
-
9姜作培,陈峰燕.论构建和谐的私营企业劳资关系[J].中州学刊,2006(1):50-58. 被引量:30
-
10齐凌云.工会:政党协调劳资矛盾的重要平台[J].兰州学刊,2006(8):120-12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0
-
1郭龙.对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关系问题的法律思考[J].西部法学评论,2003(4):79-81.
-
2张杰,马斌.非正规就业性质及其对劳动关系的影响[J].改革,2004(3):123-128. 被引量:11
-
3杨柳.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员劳动关系探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22(10):77-79. 被引量:2
-
4朱伟,张宏.我国社区就业劳动关系之探讨[J].特区经济,2009(3):280-281. 被引量:1
-
5陈雪洁,王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析——对“十二五”规划中“两个同步”的解读[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71-75. 被引量:1
-
6王洁.浅谈构建和谐劳资关系[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32(12):114-115.
-
7沈长月,刘志军.我国劳动关系的变革与重构[J].才智,2010,0(5):267-267. 被引量:1
-
8邵晓寅.私营企业劳资冲突的现状和对策[J].晋阳学刊,2003(2):3-6. 被引量:6
-
9武秀波.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2):105-108. 被引量:21
-
10张杰,马斌.论非正规就业中的劳动关系[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4(2):15-18. 被引量:11
-
1常凯,陶文忠.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调整[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23(8):4-9. 被引量:41
-
2华东,张峰.美日两国员工持股计划的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2(2):37-39. 被引量:4
-
3边毓彦.论工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三方协商机制与劳动关系的调整[J].职工法律天地(下),2014(2):145-146.
-
4芦瑞峰,范浩.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对比分析[J].商,2014,0(46):11-11.
-
5张宇清.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J].中国就业,2014(6):50-51. 被引量:1
-
6简真瑜.深化国企改革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新重庆,2007(7):19-20. 被引量:3
-
7李广林,张友山.英国劳动关系调整考察报告[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03,0(8):25-27. 被引量:2
-
8陈菲菲.辅业改制中劳动关系的调整[J].中国邮政,2005(7):12-13.
-
9王三江.国有小型企业产权改革和劳动关系的调整[J].学海,1997(5):20-23.
-
10甘春华,张丙申.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策略[J].经济研究参考,2007(36):37-3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