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学海》
1999年第5期29-33,共5页
Academia Bimestris
同被引文献37
-
1张晓霞,吴若飞.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有企业资产重组[J].云南社会科学,2000(S1):74-78. 被引量:7
-
2陈德照.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J].国际问题研究,1999(3):8-12. 被引量:5
-
3杨雪冬.西方全球化理论:概念、热点和使命[J].国外社会科学,1999(3):36-42. 被引量:42
-
4褚鸣.趋势与现实——论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J].国外社会科学,1999(6):63-65. 被引量:10
-
5周春明.试析对经济全球化认识的三大误区[J].科学社会主义,1999(3):61-64. 被引量:3
-
6唐海燕.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后果[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4):1-9. 被引量:19
-
7袁冬梅,廖进中.经济全球化与美国经济增长[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3):89-94. 被引量:10
-
8李慎之.全球化与中国文化[J].太平洋学报,1994,2(2):3-11. 被引量:40
-
9张国强,祭立怀.经济全球化认识中需澄清的几个疑难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1999(Z1):76-78. 被引量:3
-
10李琮.进入21世纪的世界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J].理论视野,2000(2):4-8.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曾炜.论经济一体化对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影响[J].时代法学,2004,2(5):52-59. 被引量:4
-
2徐华府.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制度建设[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2):121-124.
-
3贾岳.治治报纸“牛皮癣”[J].新闻战线,2006(2):47-47.
-
4武萍.韩国外籍劳务体制改革对我国劳务输出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8(7):87-91. 被引量:3
-
5杨咏.浅谈境外劳务输出中政府职能的完善[J].现代商业,2011(15):76-76. 被引量:4
-
6李兴梅.全球化对中国法制的影响及思考[J].绥化师专学报,2002,22(2):29-32.
-
7盛昌琴,宋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及其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2,20(2):22-24.
-
8董礼成.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追求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个新阶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4(3):3-6.
-
9张海冰.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的再认识[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3):56-59. 被引量:2
-
10任际.全球化与国际法律意识[J].法学研究,2003,25(1):129-138. 被引量:21
-
1何方.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J].国际贸易论坛,1992(2):29-29.
-
2李海舰.世界经济国际化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资料,1992(9):42-47.
-
3谭作平.推进广州经济国际化的战略对策[J].南方经济,1997,26(5):37-38.
-
4抗红.试论中国经济特区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25-30. 被引量:2
-
5邵宁,陈鹤亭.当代世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0(4):20-22.
-
6夏国政.湘鄂联手推动五省经济一体化发展[J].湖南经济,1994(11):8-10.
-
7形势与动向[J].中外管理,1994,0(9):57-59.
-
8林琳.海南特区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新构想[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5(4):54-59. 被引量:1
-
9孔淑红,李家才.我国特区经济国际化的环境与条件[J].经济评论,1996(6):79-82.
-
10卢新德.简论南朝鲜的产业结构国际化[J].经济研究参考,1992(55):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