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1999年第4期85-86,共2页
Social Sciences in Hunan
同被引文献8
-
1李标晶.爱国主义的悲壮诗史——试论郁达夫创作中的爱国主义思想[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2,12(1):53-59. 被引量:3
-
2陈望衡.沉沦与救赎──试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6(1):83-89. 被引量:2
-
3浪华.无题--次郁达夫韵(七律)[N].神州日报,1915-08-08. 被引量:1
-
4郭彬.郁达夫小说研究综述.文教资料,2000,(6). 被引量:1
-
5沈庆利.文化震惊与“文化恋母”——从异国文化视角重读郁达夫的《沉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2):59-63. 被引量:12
-
6赵焕祯.自卑与拯救──郁达夫个性心理与文学创作[J].齐鲁学刊,2001(6):43-45. 被引量:5
-
7任动.郁达夫的自卑心理及其对创作的影响[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15(2):23-24. 被引量:2
-
8刘茂海.郁达夫的“自卑情结”及其小说创作[J].江汉论坛,2004(3):106-108. 被引量:3
-
1熊金华.论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情调[J].才智,2012,0(35):136-136.
-
2孙湘婷.生活轨道外的零余者:巴金小说《寒夜》新论[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7):110-112. 被引量:2
-
3张海生,吴玉玉.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113-115. 被引量:1
-
4陈皛.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考证[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12):82-83.
-
5李一光.郁达夫与屠格涅夫笔下“零余者”形象的比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1-22.
-
6常淑仙.相似又相异的“零余者”形象──郁达夫与屠格涅夫笔下人物形象脞谈[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26(4):56-59.
-
7华爱芳.从“零余者”形象看郁达夫作品的创作特色[J].怀化学院学报,2008,27(8X):43-44.
-
8李鹃妍.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J].现代交际,2015(8):95-95. 被引量:1
-
9杨卫军.储光羲诗歌艺术研究综论[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33-37. 被引量:1
-
10孙文君.郁达夫“零余者”形象对屠格涅夫“多余人”的继承[J].文学界(理论版),2010(4):81-8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