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初唐山林隐逸赋之研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王绩《游北山赋》和朱桃椎《茅茨赋》继承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传统,开拓了初唐赋的新境界,其清新朴实的文风更与富贵华丽的初唐宫廷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作者
白承锡
机构地区
韩国东国大学
出处
《滁州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3,共3页
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ty
关键词
初唐
隐逸
清雅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7
1
白承锡.
韩国《文选》研究的历史和现况[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6(5):10-13.
被引量:2
2
李章佑,金一.
南朝鲜中国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文艺理论研究,1992(4):79-85.
被引量:3
3
曾大兴.
柳永以赋为词论[J]
.江汉论坛,1990(6):56-61.
被引量:9
4
毕万忱.
第二届国际赋学研讨会综述[J]
.社会科学战线,1993(2):256-258.
被引量:1
5
白承锡.
王勃赋之探讨[J]
.江苏社会科学,1995(2):111-116.
被引量:7
6
张明炬.
简论诗体赋的起源、发展与流变[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4):133-134.
被引量:2
7
白承锡.
韩国高丽朝辞赋综论[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1):75-81.
被引量:3
8
万光治,汤君.
第六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J]
.文学遗产,2005(1):153-154.
被引量:2
9
哈温巍.
初唐四杰的赋作对唐代赋体文的开拓意义[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5):87-91.
被引量:2
10
霍松林,梁静.
试论王绩诗文的独特意蕴[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3):63-6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殷丽萍.
论王绩的赋[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1):20-22.
被引量:1
2
胡开全.
唐朝隐逸“两蜀钟秀”——朱桃椎生平事迹考[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76-81.
被引量:4
3
龚红林.
韩国赋学三题[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36-42.
被引量:1
4
刘伟生.
王绩隐逸赋的个性特征与承传意义[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5):84-90.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龚红林.
韩国赋学三题[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36-42.
被引量:1
2
王若明,赵玉霞.
《韩国文集丛刊》中悲秋赋探析[J]
.长春大学学报,2015,25(1):74-76.
3
郭一丹.
洛带燃灯寺历史与现状考察[J]
.中华文化论坛,2017(3):87-93.
被引量:2
4
冯昊.
虚实之间:南宋韦太后治眼史事与文本考论[J]
.宋史研究论丛,2023(3):48-61.
5
周努鲁.
唐宋诸道流对朱桃椎信仰形象的融摄与改塑[J]
.宗教学研究,2024(4):10-16.
6
李红扬.
从隐士到真人:唐宋时期蜀地朱桃椎信仰研究[J]
.世界宗教文化,2024(4):143-149.
1
白承锡.
话说初唐山林隐逸赋[J]
.古典文学知识,2000(5):48-52.
被引量:1
2
何秀珍.
对《归去来兮辞》中译句的质疑[J]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9(11):28-28.
3
周蓉.
从栖居到逍遥——试比较荷尔德林《返乡—致亲人》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6(5):119-121.
被引量:2
4
张郁钦.
赏析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2):77-80.
被引量:2
5
顾农.
陶渊明的“僮仆”[J]
.文学遗产,2005(6):134-135.
被引量:2
6
宣以清.
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J]
.诗词月刊,2016(6):28-28.
7
朱维珍.
诗与画的结合 灵与肉的自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浅析[J]
.新课程(中学),2009(5):106-106.
8
曹学双.
频问无须答,况味心自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赏析[J]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8(10):28-29.
9
李知文.
《归去来兮辞》“登”字正误[J]
.文史知识,2004(6):120-121.
被引量:1
10
任玲.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6,0(2):30-34.
滁州学院学报
200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