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4-78,共5页
Tibetan Studies
参考文献2
-
1陈庆英主编,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藏族部落制度研究[M]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 被引量:1
-
2东嘎·洛桑赤列.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M]甘肃民族出版社,198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99
-
1卓玛青措.甲波的声望:基于岭·格萨尔王史诗与林葱、德格两土司关系的民族学研究[J].中国藏学,2022(5):57-63. 被引量:3
-
2杨嘉铭.四川藏区藏传佛教的基本特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2):49-53. 被引量:16
-
3刘先毅.德格地区藏族文化的源流及特色[J].中国藏学,1993(2):26-35. 被引量:3
-
4根旺.德格佛教文化中心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13(1):18-23. 被引量:5
-
5杜永彬.德格土司辖区独特的宗教格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13(1):24-28. 被引量:8
-
6索文清.德格印经院藏文典籍的印刷与出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9(4):2-97. 被引量:1
-
7杨嘉铭.甘孜藏区封建农奴制下的政教关系[J].西藏研究,1991(3):42-49. 被引量:12
-
8杜永彬.论德格土司的特点[J].西藏研究,1991(3):66-74. 被引量:5
-
9程贤敏.改土归流与康区社会(上)[J].中国藏学,1988(3):27-33. 被引量:6
-
10杨健吾.藏传佛教寺庙经济的变化——四川甘孜、德格两县寺庙经济活动的调查[J].中国藏学,1988(4):29-37. 被引量:9
-
1陈庆英.五世达赖喇嘛年谱(1663年—1682年)(二)[J].西北民族研究,1998(2):155-165. 被引量:1
-
2张箭.吐蕃赞普朗达玛灭佛研究述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5):73-79.
-
3卢钟,黄江勇.呼图克图格根庙 无法毁灭的红色[J].新疆人文地理,2016,0(9):46-49.
-
4薛乐.评述朗达玛灭佛[J].吕梁学院学报,2015,5(2):29-31.
-
5汪金友.“遥远”的乌鲁木齐[J].老人世界,2008(1):36-36.
-
6大字.五教并举的香巴拉神殿[J].西藏旅游,2004,0(3):26-31.
-
7国庆.前清藏族文化面面观[J].西藏研究,1999(1):84-92.
-
8孔丽,桑吉(图).殊途同归的觐见 民族团结的见证——五世达赖和六世班禅的觐见[J].佛教文化(北京),2007(3):54-62.
-
9索南才让.关于吐蕃佛教研究的两个问题——顿渐之诤和朗达玛“灭佛”[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5):36-40. 被引量:9
-
10李娜.五世达赖之《西藏王臣记》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22):134-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