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万叶集》的发生学研究——兼评西乡信纲的《日本文学史》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史上,诗歌与神话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日本古代文艺学把可以咏唱的具有一定节奏感的语文形式,称之为“歌”,它具有多种的形态。但是,在它的发展中,自由形态的“和歌”逐渐趋向韵律化。它以五行三十一个音作为格律规范,所以也称为“三十一音文字”,其...
作者
严绍汤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出处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7-114,共16页
Japanese Studies
关键词
《万叶集》
文学史
发生学研究
短歌
日本文学
日本古代文学
中国文化
“歌”
和歌
汉诗
分类号
I313.09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2
1
严绍璗.
白居易文学在日本中古韵文史上的地位和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1(2):86-96.
被引量:8
2
严绍璗.
文化的传递与不正确理解的形态──18世纪中国儒学与欧亚文化关系的解析[J]
.中国比较文学,1998(4):1-11.
被引量:13
3
严绍(汤玉).
双边文化关系研究与“原典性的实证”的方法论问题[J]
.中国比较文学,1996(1):1-21.
被引量:18
4
严绍(汤玉).
日本古代短歌诗型中的汉文学形态[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9(5):64-76.
被引量:6
5
严绍(汤玉).
日本古代小说的产生与中国文学的关联[J]
.国外文学,1982(2):38-51.
被引量:5
6
王晓平.
《万叶集》对《诗经》的借鉴[J]
.外国文学研究,1981,3(4):54-58.
被引量:5
7
严绍(汤玉).
日本“记纪神话”变异体的模式和形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J]
.中国比较文学,1985(1):23-43.
被引量:11
8
严绍璗.
“文化语境”与“变异体”以及文学的发生学[J]
.中国比较文学,2000(3):1-14.
被引量:58
9
严绍璗.
“文学”与“比较文学”同在共存[J]
.中国比较文学,2009(1):13-16.
被引量:5
10
严绍璗.
汉籍的东传与文化的对话[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1):27-38.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
1
韩威.
《万叶集》花卉意象考之“萩”“梅”[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71-74.
2
王旭峰,王立新.
论严绍[汤玉]先生的比较文学“变异体”与“发生学”理论[J]
.中国比较文学,2021(3):138-15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卫娣,程国兴.
外语类研究生培养中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与融入——以日本文学方向为例[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42(10):69-73.
1
叶当前.
中国古典送别诗的发生学研究[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2):119-124.
被引量:4
2
严绍璗.
确立解读文学文本的文化意识——关于日本古代文学的发生学研究的构想[J]
.日本研究,1999(4):74-79.
被引量:1
3
王海燕.
鲁迅“黑暗”意识研究的历程与反思[J]
.学习与探索,2014(4):140-143.
4
胡毓骅.
解读胡适的《蝴蝶》诗[J]
.徽州社会科学,2016,0(7):37-38.
5
万桂红.
“美人幻梦文学”的发生学研究[J]
.飞天,2010(2):38-39.
6
崔子美.
听夜[J]
.延安文学,2011(2):217-218.
7
高文汉.
试析日本古代文学的特质[J]
.日本学刊,2002(5):119-131.
被引量:2
8
叶延滨.
人生之魅[J]
.红岩,2004,0(4):103-112.
9
马克.派克,霄鸿.
分解悲剧悖论[J]
.文艺研究,1991(3):153-157.
10
黄清河.
生命抗争之路——关于贾宝玉与维特的随想[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5(3):80-84.
日本学刊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