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4-128,共5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同被引文献35
-
1夏毅榕.禅宗公案文学的现代解读[J].社科纵横,2007,22(8):127-128. 被引量:1
-
2郗文倩,王长华.中国古代文体的价值序列及其影响[J].河北学刊,2007,27(1):137-142. 被引量:6
-
3刘壮.古代应用文概念的由来和发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115-119. 被引量:5
-
4叶锦明.禅宗教引方法析论——评铃木大拙的分类架构[J].哲学研究,2000(11):48-52. 被引量:1
-
5郜林涛.禅宗公案以诗证禅刍议[J].晋阳学刊,2005(3):101-106. 被引量:2
-
6土屋太祐.禅宗公案的形成和公案禅的起源[J].社会科学研究,2006(5):28-32. 被引量:2
-
7焦毓梅,于鹏.禅宗公案话语的修辞分析[J].求索,2006(12):181-183. 被引量:2
-
8周宪.视觉文化的基本问题(专题讨论)——重建阅读文化[J].学术月刊,2007,39(5):5-9. 被引量:81
-
9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被引量:154
-
10送宝山庆公之姑苏访丁南羽序[M]//紫柏尊者别集.福建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2003. 被引量:2
-
1何平.“孝”道的起源与“孝”行的最早提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69-73. 被引量:10
-
2胡泳.深入社会的“控制媒体”思维[J].商周刊,2011(2):106-106.
-
3唐钧.“全民焦虑”内在肌理解剖[J].人民论坛,2013(6):22-23. 被引量:1
-
4陈晨.现代城市的消亡——“物”的城市与城市的“物”[J].艺苑,2015(1):14-18.
-
5刘前信.武汉向芝加哥、纽约学什么[J].武汉宣传,2013(20):40-41.
-
6毛静.投射与形象——画者的例证[J].新美术,2010,31(6):77-79.
-
7王悦.论京式地毯的视知觉引导[J].商,2014(24):91-91.
-
8孙文凯.解析德库宁作品的当代性[J].美与时代(美学)(下),2010(5):78-79.
-
9叶子.秋渐凉[J].陕西文学,2015,0(4):143-144.
-
10田原.探寻中国传统社会的内在肌理——龚鹏程《文化符号学:中国社会的肌理与文化法则》读后[J].社会科学战线,2011(10):277-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