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微观认识领域的特殊性不能成为否定反映范畴的依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二者之间的区别无非是认识对象的不同并由此而产生的认识方式方法不同 ,而在认识的本质上二者是相同的 ,都是主体客体间的相互作用 ,即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微观认识并不能因为认识对象。
作者
蔡祁明
机构地区
宝鸡市委党校科研处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2期28-30,共3页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微观认识
宏观认识
反映范畴
分类号
B02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王天思.
解释和描述——从微观认识的角度看[J]
.江西社会科学,2000,20(9):12-16.
被引量:2
2
王遂.
感悟老子《道德经》[J]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5):72-73.
3
胡敏中.
微观认识论的对象问题[J]
.哲学动态,1987(8):9-10.
4
姚令华.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室内设计[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22):67-67.
5
王前.
宏观认识新探[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5):1-5.
6
许斌.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论与选择论、创造论的关系[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8(3):37-41.
7
张涛.
杨向奎先生易学研究述略[J]
.周易研究,2003(5):66-71.
8
刘国章.
反映论新探——认识与改造活动过程中的反映问题[J]
.江淮论坛,2004(2):23-28.
9
黄小寒.
认识发生发展的结构基础——对认识本质的哲学思考[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2):26-32.
10
彭浩东.
从主体认识图式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兼评选择论、重构论[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2,29(4):21-25.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S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