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甲骨文“黍”字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甲骨文的农作物"黍"的字形出发,对黍与稻之争、黍的两种形体、黍的播种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并对黍的词义和词性做了探究。最后,由"黍"字窥探商代的祭祀和农业。
作者
吴燕
机构地区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98-200,共3页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关键词
甲骨文
黍
分类号
K87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宋镇豪.
五谷、六谷与九谷——谈谈甲骨文中的谷类作物[J]
.中国历史文物,2002(4):61-67.
被引量:30
2
李璠.
中国栽培稻的起源与亚洲文明综述[J]
.农业考古,1996(3):99-104.
被引量:4
3
游修龄.
稻和黍献疑[J]
.农业考古,1993(1):124-126.
被引量:8
4
(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M].
被引量:1
5
李乐毅著..汉字演变五百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3:500.
6
杨升南著..商代经济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91.
7
王朝忠,王文学编著..常用汉字形义演释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414.
8
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344.
9
赵 诚.甲骨文简明词典[M]中华书局,198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7
1
于省吾.
商代的榖類作物[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57,5(1):81-107.
被引量:35
2
向安强.
洞庭湖区史前农业初探[J]
.农业考古,1993(1):23-43.
被引量:14
3
吴耀利,陈星灿.
河南汝州李楼遗址出土炭化稻米[J]
.农业考古,1993(1):123-123.
被引量:3
4
彭邦炯.
甲骨文农业资料选集考辨(二)[J]
.农业考古,1989(1):402-418.
被引量:3
5
罗琨.
甲骨文“来”字辨析[J]
.中原文物,1990(3):26-33.
被引量:9
6
吴维棠.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和传播[J].地理学报,1985,40(1):29-36.
被引量:3
7
李璠.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M]科学出版社,1984.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37
1
王晶晶.
釋甲骨文“麋”“陷”的兩個異體[J]
.甲骨文与殷商史,2022(1):160-168.
2
黄锡全.
金文中的“稻■糯粱”略议[J]
.古文字研究,2020(1):253-259.
被引量:1
3
靳桂云,王传明,郑同修,高明奎,魏成敏.
山东高青陈庄遗址炭化种子果实研究[J]
.南方文物,2012(1):147-155.
被引量:25
4
陆忠发.
再释几个有关农具农作物的甲骨文字[J]
.农业考古,1999(3):243-246.
被引量:3
5
黄树余.
简析商代农业的生产技术[J]
.传承,2010(12):76-77.
被引量:2
6
赵晓明,乔永刚,宋芸,田永生.
甲骨文中薏苡种属的判定[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66-171.
被引量:2
7
柳骅.
关于水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J]
.广东园林,2008,30(1):50-52.
被引量:10
8
赵敏,陈雪香,高继习,何利.
山东省济南市唐冶遗址浮选结果分析[J]
.南方文物,2008(2):120-125.
被引量:23
9
陈雪香,王良智,王青.
河南博爱县西金城遗址2006~2007年浮选结果分析[J]
.华夏考古,2010(3):67-76.
被引量:36
10
张兴照.
商代稻作与水利[J]
.农业考古,2010(4):26-33.
被引量:7
1
毋俊泓.
说“毋”[J]
.学园,2012(15):195-196.
2
杭州慢生活[J]
.浙江经济,2012(13):40-41.
3
鄢国盛.
“卜辞淮夷说”商兑[J]
.中国史研究,2011(2):21-28.
被引量:9
4
梁冬青.
出土文献“是是”句新解[J]
.中国语文,2002(2):130-136.
被引量:18
5
杨秋玲.
考究甲骨文中“亡”的词性和用法[J]
.魅力中国,2014(13):111-111.
6
赵久湘.
甲骨卜辞“今夕其雨疾”语法辨[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7):158-160.
7
马晓琴.
甲骨文中虚词“隹”与“叀”的异同比较[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8(2):55-58.
被引量:1
8
梁万基.
甲骨卜辞“往于田”与“往田”辞例中“田”的词性[J]
.中国文字研究,2012(1):54-58.
9
邓飞.
甲骨文“对”考[J]
.茂名学院学报,2010,20(5):49-52.
被引量:1
10
张玉金.
也论殷墟甲骨刻辞中“暨”的词性[J]
.殷都学刊,2004,25(2):1-5.
被引量:7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