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法律评论》主题研讨(第1卷至第8卷)
被引量:1
摘要
1卷2(1999-5)
出处
《北大法律评论》
CSSCI
2008年第2期549-552,共4页
Peking University Law Review
同被引文献12
-
1刘晴辉.对人民陪审制运行过程的考察[J].北大法律评论,2007,8(1):15-38. 被引量:25
-
2王敏远.中国陪审制度及其完善[J].法学研究,1999,21(4):23-46. 被引量:138
-
3陈端洪.司法与民主:中国司法民主化及其批判[J].中外法学,1998,10(4):34-44. 被引量:94
-
4陈瑞华.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J].中外法学,1997,9(2):69-77. 被引量:244
-
5翟学伟.“土政策”的功能分析——从普遍主义到特殊主义[J].社会学研究,1997(3):90-97. 被引量:50
-
6孙展.改革陪审制:中国渐开司法之门[J].新闻周刊,2004(36):30-32. 被引量:1
-
7何兵.司法职业化与民主化[J].法学研究,2005,27(4):100-113. 被引量:68
-
8刘晴辉.对中国陪审制度的实证研究——以某市基层法院为视角[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32-138. 被引量:16
-
9张培田.司法审判民主化选择的理论与实践(一) 陪审制与参审制之比较[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8(1):57-65. 被引量:3
-
10杨木生.苏区司法制度探析[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2):27-32.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78
-
1陈洪杰.“政法”传统的组织生成及转型——基于“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叙事[J].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0(1):159-183. 被引量:1
-
2陈洪杰.司法认同的期望象征 反思“无偏倚性”程序策略[J].中外法学,2022,34(3):744-763. 被引量:3
-
3赵信会,赵明悦,陈淑君.基层法院审判团队的现状及其优化——以S省基层法院为分析样本[J].民事程序法研究,2019(1).
-
4王翔,于晓虹.人民陪审员参审效能的实证分析——基于36万余份刑事判决书的司法大数据考察[J].法学家,2023(3):30-44. 被引量:6
-
5蒋秋玲.刑事陪审案件中法官指示之完善[J].法大研究生,2021(2):79-100.
-
6曹志勋.商事审判组织的专业化及其模式[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23(1):121-130. 被引量:11
-
7王晓华.陪审团制度的合理价值与借鉴——从辛普森案到弗格森镇案的启示[J].理论视野,2015,0(3):35-39. 被引量:1
-
8沈跃东.试论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以新西兰环境专员制度为鉴[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9(1):100-104.
-
9彭小龙,范愉(评议人).非职业法官研究:理念、制度与实践[J].法学家,2009(4):148-156. 被引量:8
-
10施玮.社会转型期人民陪审员制度之完善[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8(4):10-13. 被引量:1
-
1吴志攀.“大道理”与“小道理”--庆祝《北大法律评论》创刊十周年[J].北大法律评论,2008(2):5-6.
-
2在京部分教授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的若干建议[J].政法论坛,1996,14(6):32-41. 被引量:14
-
3陈瑞华.法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的几个问题[J].人民检察,1994(5):14-15.
-
4千古洲.通过程序实现法治──北京大学法律系博士后陈瑞华访谈录[J].中国律师,1997,0(5):33-36. 被引量:4
-
5郭景泰.法律人的思维方式——陈瑞华先生《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摘录[J].公民与法(审判版),2011(10):53-54.
-
6刘想树.从国际私法评法理学的两个问题[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12-15. 被引量:2
-
7“环评法”悄然修改,“公众参与”还要被忽视多久?[J].政府法制,2016,0(24):4-9.
-
8谢克昌委员: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转变政绩观[J].中国人大,2008,0(24):16-17.
-
9胡泽卿.心理验尸[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1,8(1):10-12. 被引量:2
-
10李功迎,马洪霞,霍克钧,刘协和.72例老年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分析[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1,8(2):106-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