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发优势、吸收能力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引言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呈现出高速追赶型增长态势,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被世界誉为"中国奇迹"。但是,繁荣的经济总量背后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由于经济转型和实施"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等原因,就中国经济内部各省市地区来说,改革开放以来。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课题组
朱苏荣
出处
《金融发展评论》
2012年第5期115-124,共10页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view
关键词
后发优势
西部欠发达地区
吸收能力
发展研究
跨越式发展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升级
人力资本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7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5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尹希果,桑守田.
金融发展、FDI技术溢出效应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收敛——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2011(4):29-33.
被引量:5
2
孟令国.
后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后发优势研究[J]
.经济学动态,2011(5):69-74.
被引量:16
3
靳娜,傅强.
吸收能力和贸易政策对FDI技术溢出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工业部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南开经济研究,2010(6):113-122.
被引量:7
4
肖利平.
后发优势、吸收能力与追赶型增长的区域差异[J]
.中国软科学,2010(1):60-66.
被引量:19
5
戴魁早.
中国自主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技术吸收能力的视角[J]
.科学学研究,2008,26(3):626-632.
被引量:26
6
欧阳峣,生延超.
技术差距、技术能力与后发地区技术赶超[J]
.中国软科学,2008(2):153-160.
被引量:24
7
潘士远,林毅夫.
发展战略、知识吸收能力与经济收敛[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2):3-13.
被引量:68
8
Gerschenkron,A.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 Book of Essays,1962.
被引量:2
9
Moses Abramovitz.Catching Up, Forging Ahead, and Falling Behind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8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17
1
吕世生,张诚.
当地企业吸收能力与FDI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以天津为例[J]
.南开经济研究,2004(6):72-77.
被引量:39
2
赖明勇,张新,彭水军,包群.
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研究开发与技术外溢[J]
.中国社会科学,2005(2):32-46.
被引量:274
3
喻世友,史卫,林敏.
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技术效率的溢出渠道研究[J]
.世界经济,2005,28(6):44-52.
被引量:44
4
赖明勇,包群,彭水军,张新.
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J]
.经济研究,2005,40(8):95-105.
被引量:379
5
朱勇,张宗益.
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11):92-98.
被引量:104
6
陈友华.
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数量界定、经验观察与理论思考[J]
.人口研究,2005,29(6):21-27.
被引量:189
7
潘士远,林毅夫.
发展战略、知识吸收能力与经济收敛[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2):3-13.
被引量:68
8
代谦,别朝霞.
FDI、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2006,41(4):15-27.
被引量:171
9
陈柳,刘志彪.
本土创新能力、FDI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J]
.南开经济研究,2006(3):90-101.
被引量:106
10
易先忠,张亚斌.
技术差距、知识产权保护与后发国技术进步[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10):111-121.
被引量:27
共引文献
154
1
汪伟,姜振茂.
技术引进还是自主创新:落后企业实现业绩赶超的选择[J]
.金融发展,2020(2):17-34.
被引量:2
2
刘伟,钟昌标.
从"模仿"到"自主创新":中国技术进步的拐点分析[J]
.应用经济学评论,2023(1):35-59.
被引量:3
3
李春艳.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再认识——基于技术进步路径的视角[J]
.金融发展评论,2013(1):91-98.
4
C.P.钱德拉塞卡,李安.
危机的教训:全球银行业模式存在吗?[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1(1):136-152.
被引量:1
5
曾铖,郭兵.
基于两阶段效率视角的城市创新能力测算——来自20个典型城市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7):32-39.
被引量:10
6
吴晓波,姜雁斌.
技术跨度:概念与测量[J]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799-1805.
被引量:1
7
林毅夫,潘士远,刘明兴.
技术选择、制度与经济发展[J]
.经济学(季刊),2006,5(3):695-714.
被引量:70
8
杨睿,文春晖.
消费不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分析[J]
.湖湘论坛,2006,19(5):54-57.
被引量:5
9
常莉,师萍.
区域技术吸收能力和西部经济增长[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1):64-69.
被引量:6
10
张焕明.
我国经济增长地区性趋同路径的实证分析[J]
.财经研究,2007,33(1):76-87.
被引量:5
1
李小三.
欠发达地区的战略选择[J]
.老区建设,2002(2):30-31.
被引量:4
2
高志刚.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述评[J]
.当代财经,2002(5):7-9.
被引量:57
3
宋岭.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缩小东西部差距[J]
.新疆社科论坛,1996(1):7-10.
4
全国经济增速加快北京位居17[J]
.北京统计,2004(1):33-33.
5
义旭东.
论邓小平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3):45-46.
6
钟声,陈进.
东西部地区差距问题研究综述[J]
.求是,1997(23):38-40.
7
陈育宁.
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宁夏的运用和实践──论发挥宁夏经济核心区的功能与作用[J]
.宁夏社会科学,1998(4):50-54.
8
江红英.
邓小平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的产生及实践[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5-9.
9
康建敏,王燕伟.
区域经济对健身俱乐部影响的研究[J]
.集团经济研究,2006(10S):149-150.
10
童星.
苏北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目标取向、途径选择和组织创新[J]
.江苏社会科学,1995(6):3-7.
金融发展评论
201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