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新闻线索提供人”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受众对民生、社会问题关注度的提高,新闻媒体要大力增强新闻的时效性、贴近性,就必须想方设法开辟新闻来源,应运而生的新闻热线、新闻线索提供人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本文从新闻线索提供人的源起、新闻线索提供人在当前媒体报道中发挥的作用、媒体必须注意甄别新闻线索真伪等角度论述媒体应如何合理引导新闻线索提供人、充分发挥其作用。
作者
郑珑
机构地区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
出处
《东南传播》
2008年第12期173-174,共2页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新闻线索提供人
新闻报料
新闻源
分类号
G214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周志远,贺长虹.
新闻线人“职业道德”结构刍议[J]
.视听界,2006(2):90-91.
被引量:1
2
徐兆荣.
“新闻报料人”的利弊及其规范[J]
.中国记者,2004(9):50-51.
被引量:12
3
李莉.也谈新闻"线人",2004.
被引量:1
4
李明.
“新闻线人”研究的多向度评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6):164-167.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王华.
从“报料人”现象看新闻传播本真功能的凸现[J]
.社科纵横,2005,20(3):180-181.
被引量:1
2
丁和根.
新闻线人的社会角色分析[J]
.传媒观察,2004(7):33-34.
被引量:7
3
徐兆荣.
“新闻报料人”的利弊及其规范[J]
.中国记者,2004(9):50-51.
被引量:12
4
易容,叶锋.
“新闻线人”的流行反映了什么?[J]
.新闻记者,2004(11):16-17.
被引量:9
5
宋双峰.
从新闻线人看媒体新闻源的管理[J]
.采写编,2005(1):18-20.
被引量:2
6
甘险峰.
论新闻线人[J]
.运城学院学报,2005,23(1):78-81.
被引量:3
7
张治中.
新闻线人的报料与媒体的审核责任[J]
.新闻爱好者,2005(9):21-22.
被引量:3
8
董伟建,夏冬梅.
浅谈媒体公信力与线人制度的构建——美国“深喉”事件及“亵渎《古兰经》”事件对中国媒体的启示[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6):145-149.
被引量:1
9
宋永鸿,刘子阶.
让发现新闻的“触角”更“广”——浅谈“新闻线人”的发展[J]
.新闻前哨,2006(4):36-37.
被引量:4
10
李琦,肖兵艳.
对“新闻线人"热的冷思考[J]
.当代传播,2006(3):94-96.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2
1
张菁华.
“报料”在媒体新闻中的发展现状及其利与弊[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1).
2
杨媛,尤立川.
羊城晚报QQ报料 变被动网络爆料为主动网络报料[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3):7-8.
3
张艳敏.
新闻报料人探析[J]
.东南传播,2008(8):66-67.
4
姜红.
直面时代的问题单——2004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热点[J]
.新闻记者,2005(3):36-38.
被引量:3
5
雷光琦,何昕.
报纸编采人员的读者意识[J]
.理论观察,2005(2):137-137.
6
李琦,肖兵艳.
对“新闻线人"热的冷思考[J]
.当代传播,2006(3):94-96.
被引量:3
7
张羽,赵俊峰.
我国公民新闻的发展现状与问题[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3):161-165.
被引量:26
8
李明.
“新闻线人”研究的多向度评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6):164-167.
被引量:2
9
林凌.
论新闻线人的权利与义务[J]
.当代传播,2009(2):96-98.
被引量:2
10
王晓华.
报料人参与媒体议程设置情况的实证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17(3):28-34.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
1
李盛之.
再论新闻线索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4):38-39.
被引量:1
2
刘顺.
博客及微博客在新闻线索中的开发与利用[J]
.今传媒,2011,19(10):97-9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余丽云.
吃透嚼干线索 大有文章可做[J]
.新闻传播,2012(3):80-80.
1
邓岩平.
如何办好“新闻热线”[J]
.中国地市报人,2004(7):38-38.
2
李明合.
“报料有奖”热可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J]
.新闻采编,2004(3):25-26.
被引量:2
3
宋永鸿,刘子阶.
让发现新闻的“触角”更“广”——浅谈“新闻线人”的发展[J]
.新闻前哨,2006(4):36-37.
被引量:4
4
王更生.
新闻线索的筛选与运用[J]
.中国传媒科技,2012(02X):166-167.
被引量:1
5
江培洲.
“热线”太冷 缘由何在[J]
.新闻三昧,2004,0(1):51-51.
6
陈仲侨.
都市类报纸对网络信源的利用[J]
.中国记者,2009(7):79-79.
7
邬伟.
论读者热线对报纸的影响[J]
.湖南社会科学,2003(5):191-191.
8
张海艳.
自媒体时代微信对于网络新闻编辑的价值意义[J]
.编辑学刊,2015(6):91-94.
被引量:2
9
孙健.
关于“报料新闻”的理性思考[J]
.今传媒,2010,18(4):83-85.
10
杨炳华.
关于新闻线人的职业化转变问题[J]
.中国地市报人,2004(12):9-10.
东南传播
2008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