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媒假事件”的心理学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张钰"、"杨丽娟"、"华南虎"是2007年关键词,三大事件先后占据了报纸的重要版面,大多数媒体面对这三个事件反应较为一致。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解释这种现象有一种意外的收获。本文试据此予以论述。
作者
谢太平
廖金英
机构地区
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东南传播》
2008年第7期86-88,共3页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传媒假事件
集体无意识
分类号
G206.3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张健挺,蔡克平.
负传播的集体无意识解构[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10(4):61-65.
被引量:7
2
于洪海.
浅析张钰性录像带新闻轰动效应的原因[J]
.东南传播,2007(3):46-47.
被引量:2
3
崔丹.
从“杨丽娟事件”看受众的媒介素养的缺失[J]
.新闻知识,2007(9):70-71.
被引量:7
4
陈力丹,刘宁洁.
一桩典型的“传媒假事件”——论“杨丽娟追星事件”报道中传媒的道德责任[J]
.新闻界,2007(2):3-6.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陈力丹,周俊.
试论“传媒假事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6):122-128.
被引量:46
2
吴剑平.《好莱坞与中国》[M].,..
被引量:1
3
赵心树.《知理的民主,还是盲情的媒主》前言[A]..《媒体的力量》[C].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
被引量:1
4
黄爱萍.《影响美国媒体报道中国的因素》[EB/OL].cjr网站,2002年11月.
被引量:1
5
荣格.《分析心理学大纲》[EB/OL].健康网,.
被引量:1
6
伊铭.《美传媒对华人的“妖魔化”》[N].《联合早报》,2001年5月2日.
被引量:1
7
李希光.《李希光作客新浪实录》[EB/OL].新浪网,2003年1月2日.
被引量:1
8
赵心树.《知理的民主,还是盲情的媒主》[A]..《媒体的力量》[C].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
被引量:1
9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3页.
被引量:2
10
《兰州晨报》,2006年3-4月.《"不见刘德华今生不嫁人"》.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7
1
杜永利.
从杨丽娟事件看介入式报道的不当对大学生等青少年群体媒介素养的影响[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26-30.
2
杨雨丹.
2007年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研究综述[J]
.新闻大学,2008(1):64-69.
被引量:2
3
陈力丹,陈秀云.
2007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鲜话题[J]
.新闻界,2008(2):6-9.
被引量:2
4
冯林.
网民评论理性缺失及成因探讨[J]
.科教文汇,2008(17):204-204.
被引量:5
5
谢太平,廖金英.
“传媒假事件”的心理学分析[J]
.当代传播,2008(4):23-24.
被引量:2
6
戴红红,张梦新.
论提高国民人文素养的重要性[J]
.当代传播,2008(5):103-104.
被引量:6
7
杨雨丹.
2007年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研究综述[J]
.新闻传播,2008(10):10-14.
被引量:2
8
谢太平,廖金英.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他者”建构——西方媒体“3·14事件”新闻影像的符号学分析[J]
.东南传播,2009(1):51-53.
被引量:1
9
魏永征.
杨丽娟名誉权案与知情权[J]
.国际新闻界,2009,31(10):107-109.
被引量:2
10
冯楠.
试论媒介伦理的本质[J]
.现代交际,2010(10):106-107.
被引量:1
1
谢太平,廖金英.
“传媒假事件”的心理学分析[J]
.当代传播,2008(4):23-24.
被引量:2
2
朱德泉.
“传媒假事件”之说未免太武断[J]
.青年记者,2007(19):76-76.
被引量:1
3
李雅菲.
论“传媒假事件”与新闻真实[J]
.改革与开放,2010(8X):11-12.
4
江沛佩.
传媒假事件与新闻策划异化[J]
.新闻爱好者,2009(9):10-11.
被引量:2
5
吴萍.
高校院系图书资料服务工作心理学分析[J]
.科技资讯,2008,6(31):255-256.
被引量:1
6
陈力丹,周俊.
试论“传媒假事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6):122-128.
被引量:46
7
熊唯唯.
论丹尼尔·布尔斯廷的“假事件”及“传媒假事件”现象[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4(10):264-264.
8
高守建.
娱乐报道,在“情色”面前渐丧思想[J]
.青年记者,2007(1):27-27.
9
张盼,丁华东.
浅析近代科技精英的档案思想[J]
.档案学研究,2014(6):20-23.
被引量:3
10
陈力丹,刘宁洁.
一桩典型的“传媒假事件”——论“杨丽娟追星事件”报道中传媒的道德责任[J]
.新闻界,2007(2):3-6.
被引量:18
东南传播
2008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