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3
-
1.[EB/OL].http.//NEWS.SOHU.COM,南方网-南方都市报,2003年02月12E109.51. 被引量:1
-
2宋林飞著..社会传播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92.
-
3.[N].《南方周末》,2003年2月13日.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41
-
1裴蕾.播音员主持人语感的特殊性[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3):129-131. 被引量:2
-
2李文冰.危机信息传播的公众认知与媒介素养教育[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16(5):24-26. 被引量:10
-
3何平.媒介的公共产品转型与公民文化建构[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36-42. 被引量:2
-
4潘忠党.新闻改革与新闻体制的改造——我国新闻改革实践的传播社会学之探讨[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4(3):62-80. 被引量:147
-
5黄芝晓.媒体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4):80-89. 被引量:1
-
6曹鹏.谨防新闻专业评价体系扭曲错位[J].新闻记者,2006(8):45-46. 被引量:2
-
7蔡骐.媒介化社会的来临与媒介素养教育的三个维度[EB/OL].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6050. 被引量:1
-
8[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
9.《焦点访谈:中国政府网展现透明政府》[EB/OL].新华网,2006年1月3日. 被引量:32
-
10[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28
-
1杨文阳,张屹.试论网络文化安全的有效途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5):73-75. 被引量:8
-
2吴洪富.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的前提:基于教育伦理的思考[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5):76-78. 被引量:3
-
3张晓校.网络文化负面效应的文化批判[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6):75-77. 被引量:3
-
4张玲.手机在数字参考服务中的应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28(3):64-66. 被引量:3
-
5卞地诗,周斯源.论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应用[J].社会科学辑刊,2008(6):44-48. 被引量:3
-
6聂静虹.“第五媒体时代”的政府公共关系刍议[J].学术研究,2009(2):66-69. 被引量:15
-
7何志濠,谭昆智.论3G时代与广州政府公共关系的实践创新[J].广东科技,2009,18(3):30-34. 被引量:2
-
8王颖,龙旭梅.医学图书馆开展手机短信息服务的构想[J].情报探索,2010(2):120-122. 被引量:2
-
9信紫微.浅谈我国手机广告的发展路径[J].现代商业,2010(33):184-184. 被引量:4
-
10王丹.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J].新闻世界,2011(7):295-297. 被引量:1
-
1刘志.“非典”事件与媒体形象的思考[J].中国广播,2003(6):15-17.
-
2殷晓蓉.“非典”事件和人际传播领域的变化及思考[J].新闻传播,2003(11):64-65. 被引量:1
-
3徐勇.新媒体环境下对媒介素养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5,7(4). 被引量:2
-
4《教育传媒研究》征订启事[J].教育传媒研究,2016(5).
-
5农舒淋.新闻英语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新闻战线,2014(6):127-128.
-
6《教育传媒研究》征订启事[J].教育传媒研究,2016,0(1):101-101.
-
7李可佳.浅析新媒体语境下的数字化青春[J].商情,2010(30):53-53.
-
8《教育传媒研究》征订启事[J].教育传媒研究,2016(3).
-
9陈彦桦.浅谈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完善[J].大众科技,2013,15(6):321-32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