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介绍了聚氧化乙烯的性能,制备。
出处
《上海造纸》
2001年第1期45-46,共2页
Shanghai Paper Making
同被引文献70
-
1李菊梅.催化剂组成对氧化乙烯聚合的影响[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7,25(5):409-411. 被引量:2
-
2李菊梅.聚氧化乙烯合成工艺研究[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8,26(2):128-130. 被引量:4
-
3周立宏,唐辉.环氧化物开环聚合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4,12(13):3-5. 被引量:3
-
4于剑昆.磷腈类催化剂及其在聚醚多元醇合成中的应用[J].聚氨酯工业,2004,19(5):10-14. 被引量:12
-
5张治国,尹红,陈志荣.环氧乙烷均聚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J].化学学报,2004,62(20):1988-1992. 被引量:11
-
6胡志斌,谢来苏.PEO特性及其在造纸中的应用[J].天津造纸,2000,22(1):31-34. 被引量:7
-
7罗勇,李菊梅,陆平晔,贾晓蕾,何珩.中低相对分子质量聚氧化乙烯(PEO)的合成[J].造纸化学品,2005,17(2):1-3. 被引量:8
-
8翟慕衡,杜俊,叶寅,杜宝辉,沈良骏.微波辐射下环氧乙烷的开环聚合研究[J].合成化学,2005,13(4):394-397. 被引量:4
-
9沈之荃.稀土催化剂在高分子合成中的开拓应用[J].高分子通报,2005(4):1-12. 被引量:24
-
10涂嘉浩,周和海,张小凤.聚氧化乙烯的性质及其合成[J].上海化工,1996,21(3):5-1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5
-
1李菊梅.催化剂组成对氧化乙烯聚合的影响[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7,25(5):409-411. 被引量:2
-
2李菊梅.聚氧化乙烯合成工艺研究[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8,26(2):128-130. 被引量:4
-
3孙桂香,罗勇,陆平晔.聚氧化乙烯催化剂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2(9):49-55. 被引量:6
-
4郝喜海,阳家菊,文舒.聚氧化乙烯挤出吹塑成型研究[J].包装学报,2015,7(1):35-39. 被引量:1
-
5莫韬,黄富英,陈国良,李艳彩.RGO-MWNTs/铁氰化镍复合材料构筑无酶葡萄糖传感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4):453-45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4
-
1李菊梅.聚氧化乙烯合成工艺研究[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8,26(2):128-130. 被引量:4
-
2孙桂香,罗勇,陆平晔.聚氧化乙烯催化剂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2(9):49-55. 被引量:6
-
3陆平晔,叶丽萍,杨晴.中低相对分子质量聚氧化乙烯合成用氨钙催化剂的研究[J].精细化工,2014,31(2):193-196. 被引量:2
-
4郝喜海,阳家菊,文舒.聚氧化乙烯挤出吹塑成型研究[J].包装学报,2015,7(1):35-39. 被引量:1
-
5张涛.用高活性双金属催化剂制备聚醚多元醇[J].辽宁化工,2015,44(9):1096-1097. 被引量:1
-
6张孝彦,王艳凤.不同分子量PEO及共混体系结晶行为的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2):48-51.
-
7任易.纳米功能材料在葡萄糖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当代化工研究,2018(10):7-8. 被引量:1
-
8温凤春,陆航,孙丽美.Co_(2)C/rGO复合材料催化过氧化氢电还原反应的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6(4):309-313.
-
9柴延军,刘婷婷,徐玄之,李美华,罗勇,李雪坤.聚氧化乙烯水溶性改性研究[J].应用化工,2021,50(10):2766-2769.
-
10陈龙,程昊,王谊,支朝晖,金征宇.淀粉基可降解材料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2,22(1):364-375.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