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创新精神推动地学教育创新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作者
李守义
李小林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部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地质教育》
2003年第1期2-3,共2页
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全局性作用
战略地位
现代化建设
拔尖创新人才
地球科学研究
最新科技成果
新型人才培养
人类社会
环境恶化
恶化趋势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16
1
顾红,孙光民.
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92-93.
被引量:16
2
赵鹏大.
高等地质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与新任务——科学发展观与地学教育改革[J]
.中国地质教育,2005,14(4):13-16.
被引量:21
3
毕孔彰,胡轩魁,李信义.
对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2004,13(1):1-8.
被引量:18
4
张树明,郭福生,余修日,董永杰.
我院地质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设想与实现[J]
.中国地质教育,2004,13(1):67-69.
被引量:7
5
张传恒.
地质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及其在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
.中国地质教育,2004,13(3):29-31.
被引量:5
6
赵鹏大.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地质教育学科专业建设[J]
.中国地质教育,2004,13(4):1-4.
被引量:1
7
中国地学教育的未来[J]
.中国地质教育,2003,12(2):1-3.
被引量:6
8
王瑜.
地学博士研究生的基本素质培养[J]
.中国地质教育,2003,12(1):21-22.
被引量:3
9
郑爱平,陈宁华,沈晓华.
刍议综合性大学地学人才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J]
.中国地质教育,2002,11(1):22-25.
被引量:5
10
毕孔彰,胡轩魁.
关于地学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
.中国地质教育,2002,11(2):1-3.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6
1
杨立强,邓军.
Seminar: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J]
.中国地质教育,2005,14(2):5-7.
被引量:35
2
李守义,迟宝明,刘畅.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地学教育[J]
.中国地质教育,2005,14(4):27-28.
3
孙春岩,牛滨华,黄新武,王宏语.
抓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认识和体会[J]
.中国地质教育,2004,13(2):36-38.
被引量:6
4
白华.
从基础科学的地位出发审视地学高等教育的改革[J]
.中国地质教育,2003,12(4):12-15.
被引量:3
5
赵锡奎.
遵循教学规律办地质教育,力推知行相济育地质人才——地质工科教育教学杂谈[J]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1):30-34.
被引量:10
6
李守义,金巍,韩晓峰,张婷婷,楚颖.
校所共同培养海洋地质硕士生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4):35-3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5
1
孙春岩,牛滨华,卢小良,徐兴良,黄新武,王宏语.
以某本硕连读型学生为例谈创新能力培养[J]
.中国地质教育,2005,14(1):46-48.
被引量:4
2
万朴,崔春龙,高德政,李虎杰.
多科类高校中的地质专业改革与人才培养[J]
.中国地质教育,2004,13(4):13-16.
3
张周易.
Seminar教学法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社会科学家,2012,27(S1):192-193.
被引量:2
4
王利芬,张建平.
通过强化院级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0(1):37-38.
被引量:5
5
刘晶晶.
操作风险不可小视[J]
.科技智囊,2005(11):77-79.
被引量:6
6
侯明才,陈洪德,田景春,傅红,潘东菁.
对研究生阶段地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1):54-56.
被引量:3
7
郭彦省.
工程地质勘查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浅析[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76-79.
被引量:3
8
李晓航,张侃.
论创新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其培养模式[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6):41-42.
被引量:10
9
赵锡奎.
充分认识和发挥教育引领社会发展的功能[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7):1-3.
被引量:1
10
代君.
航海院校研究生管理工作探讨[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36-138.
被引量:1
1
许建国.
差生——严肃的社会问题[J]
.陕西教育(教学),1995,0(9):10-12.
2
刘启开.
校长在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中的作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6):28-28.
3
姜竹善.
浅谈教育改革[J]
.现代教育科学(勤工俭学与学校后勤研究),2005(4).
4
郑宏天.
坚持以人为本 优化课堂教学[J]
.中学教学参考,2012(27):34-35.
5
周轩.
以科研为先导推进教育考试的改革创新[J]
.中国考试,2004(10):18-19.
被引量:1
6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J]
.中国农村教育,2002(12):1-1.
7
彭智勇.
重庆教育要打好“天牌”、“地牌”、“人牌”[J]
.当代党员,2007(1):24-24.
8
李有平.
学校管理的真谛[J]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08,0(1):63-63.
9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九·九”讲话精神[J]
.中国地质教育,2005,14(4).
10
史燕来.
构建和谐社会与教育的责任[J]
.辽宁教育研究,2007(1):44-46.
被引量:2
中国地质教育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