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放逐诗学初探
被引量:
10
Initial Investigations on chinese Exile Poetic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放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社会现象。作为一种刑法,放逐是将罪臣或持不同政见者逐出家国、流放到边远之地。中国有一长串放逐诗人的名单,放逐亦是中国文学的永恒母题之一。放逐诗人被迫远离家国,以思恋乡土为主的“家园意识”和希冀解脱苦难的“超越意识”构成了放逐诗学的两个重要支柱。
作者
熊国华
机构地区
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03年第1期75-80,共6页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关键词
放逐诗学
母题
家园意识
超越意识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2
1
杨义.
《离骚》的心灵史诗形态[J]
.文学遗产,1997(6):17-34.
被引量:15
2
简政珍.
放逐诗学(摘录)——台湾放逐文学初探[J]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1(2):40-40.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25
1
胡棋智.
《离骚》“朕皇考”辨[J]
.贵州文史丛刊,2005(2):14-16.
2
阮艳萍.
作为传播者的屈原——《离骚》作者的传播学分析[J]
.理论月刊,2006(2):127-130.
3
陈金花.
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在《离骚》中的显现[J]
.阴山学刊,2006,19(5):24-26.
4
黄岳辉.
从某些语词看《离骚》的文化破译[J]
.语文学习,2006(11):39-40.
5
艾尤.
放逐式的同性情欲之女性欲望表达——以朱天文和邱妙津的同性恋代表作为阐释文本[J]
.北方论丛,2007(6):38-41.
被引量:3
6
赵佳丽.
屈原双重人格的文化思考[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2):64-68.
被引量:1
7
刘铁峰.
中国古代贬谪现象的表现特点[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8(7):53-56.
被引量:3
8
施仲贞.
回忆与想象:论《离骚》的时间意识[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56-63.
被引量:1
9
施仲贞.
回忆与想象:论《离骚》的时间意识[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2):113-119.
被引量:3
10
陈闽璐.
女同文学叙事比较——以霍尔和邱妙津的同性恋代表作为阐释文本[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4):84-86.
同被引文献
48
1
吕琛.
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背景与欣赏[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3(2):63-67.
被引量:3
2
尚永亮.
元和贬谪文学艺术特征初探[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9(4):88-94.
被引量:8
3
简政珍.
放逐诗学(摘录)——台湾放逐文学初探[J]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1(2):40-40.
被引量:12
4
张武桥.
宗教文化中的生命意识[J]
.沧桑,2007,0(6):148-149.
被引量:2
5
谢淑芬,甘恒志.
文学欣赏中的审美感受[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2):140-141.
被引量:8
6
许瑶丽.
李纲辞赋简论[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2):42-47.
被引量:2
7
苏卫萍,奚重宣.
文化中的“人格”与“自我”[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5(9):62-65.
被引量:3
8
杨清.心理学概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420.
被引量:1
9
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4.
被引量:1
10
李炳海.空间迁徙和时间流逝中的飘泊者.社会科学辑刊,2001,(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0
1
刘铁峰.
中国贬谪文学创作中的生命关怀——以唐代贬谪者的文学创作为例[J]
.唐都学刊,2009,25(3):5-9.
被引量:2
2
刘铁峰.
中国古代贬谪现象的表现特点[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8(7):53-56.
被引量:3
3
刘铁峰.
论唐代贬谪文学创作的情感内容[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5):51-55.
被引量:1
4
刘勇.
论文学活动中作家主体的审美心理:以贬谪文学为例[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54-58.
5
裴萱.
另类人生的诗意彰显——《孽子》的空间美学与现代性回望[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3):53-61.
6
赵霞,张丽君.
简论唐代贬谪诗的艺术成就[J]
.芒种(下半月),2013(11):100-101.
7
张喜贵,黄玉瑗.
试论贬谪文学中的旅游因素[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12):45-46.
8
卢明佳.
李纲雷州诗作研究[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5):73-77.
9
暴艳朵.
菅原道真月诗中的悲秋意识分析[J]
.北方文学,2019,0(11):70-71.
10
庄明莹.
唐代贬谪诗的情感特征[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33):41-4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刘勇.
论文学活动中作家主体的审美心理:以贬谪文学为例[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54-58.
2
易国才.
酝酿深厚,罔不与古相合——纪昀《乌鲁木齐杂诗》探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5):68-71.
被引量:1
3
王小艳.
唐代贬谪文学创作中的生命关怀——以中唐元和五大贬谪者的文学创作为例[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9(2):95-97.
4
封磊.
张佩纶的羁旅人生——从谪居的日常生活说起[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9(6):1-7.
5
赵彩娟.
关于宋朝“贬谪”文学的分析[J]
.语文建设,2013,0(02Z):36-37.
被引量:1
1
熊国华.
中国放逐诗学的奠基之作——解读《离骚》[J]
.江汉论坛,2003(10):69-72.
被引量:1
2
杨匡汉.
现代主义在台湾地区[J]
.社会科学战线,1998(1):98-108.
被引量:2
3
姚尧.
现代主义在台湾地区[J]
.诗刊,1998(6):47-47.
4
简政珍.
放逐诗学(摘录)——台湾放逐文学初探[J]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1(2):40-40.
被引量:12
5
张蕾.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J]
.俄语学习,2012(5):28-31.
6
俄罗斯作家的昨天和今天[J]
.博览群书,2001(1):15-15.
7
郑海燕.
海明威死亡意识探析[J]
.时代文学,2009(18):74-75.
被引量:2
8
庄伟杰.
空间位移与放逐诗学[J]
.文艺研究,2009(2):14-22.
被引量:2
9
庄伟杰.
空间位移与放逐诗学[J]
.中外诗歌研究,2009(2):30-30.
10
陈煜斓.
精神家园与文化回归——台湾歌词创作的文化诗学特征之一[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1):34-39.
中国韵文学刊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