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无为而法自然——老子生存论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
3
Following Nature and Letting Things Take Their Own Course--A Proile of Lao Zi's Theory of Existenc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老子哲学充满生存智慧。老子认为道所生成的自然既是自然的本然状态 ,也是自然的完美状态 ;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中 ,无为于自然 ,效法自然 ,才能保持自然和人的和谐 。
作者
陆建华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哲学系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12-14,共3页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老子
生存论
自然
人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孙以楷著..老子通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606.
2
李申著..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943.
3
葛荣晋主编..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295.
4
(晋)张湛注,(战国)列御寇.老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
1
康中乾.
论王弼“无”范畴的涵义[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32-38.
被引量:4
2
颜农秋.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疏导[J]
.高校理论战线,2004(7):47-49.
被引量:35
3
曹德本.
中国传统修身文化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5):17-23.
被引量:22
4
罗传芳.
老子生存论哲学辩证发微[J]
.哲学研究,2005(2):71-77.
被引量:9
5
张起钧.老子的智慧[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被引量:1
6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被引量:90
7
陈祖怀.
先秦儒道“内圣外王”说会议[J]
.史林,2008(6):77-87.
被引量:2
8
陆建华.
生命的超越——从“复归于婴儿”到“死而不亡”[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2):6-9.
被引量:3
9
林榕杰.
从“不尚贤”到“无不治”——《老子》第三章新解[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70-75.
被引量:4
10
洪汉鼎.
诠释学与中国[J]
.文史哲,2003(1):8-12.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3
1
李长泰.
“无为”思想的教育学诠释与重建[J]
.兰州学刊,2006(4):202-204.
2
杨守戎.
从“道之体”到“道之用”:老子生存观论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5):70-73.
3
廖同真.
老子“圣人之治”——以《老子》第3章为例[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34(7):36-40.
1
许瑛.
“美丽中国”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实现途径[J]
.理论参考,2013(2):18-20.
被引量:6
2
刘鄂培,竺士敏.
中国古代天人观的发展与柳宗元、刘禹锡论自然与人的关系[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2):32-39.
被引量:3
3
高兴智.
老子生态哲学思想评析[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29(3):33-37.
被引量:2
4
余建军,丁成际.
自然:圣人之治的实践原则[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7):17-20.
被引量:1
5
杨桂兰.
论道家思想对和谐社会教育的启示[J]
.大连大学学报,2005,26(5):110-112.
被引量:3
6
赵宏宾,殷俊.
对《老子》中“圣人”的解读[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5):137-138.
7
王福梅.
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命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19-21.
8
刘玉娥.
论中国古代儒家孟、荀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天人关系最佳模式的探讨[J]
.船山学刊,1999(2):85-88.
9
许又新.
孔子和老子思想在心理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J]
.心理与健康,1996(4):4-5.
10
李百珍,张晶.
心理健康与青少年成长[J]
.心理咨询师,2011,10(1):57-60.
被引量:2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