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时期《十四行集》研究发展论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十四行集》研究经历过风风雨雨后,终于在新时期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回顾自有必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尤为重要,这对于今后进一步对《十四行集》进行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作者
袁甜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中文系
出处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1-36,共6页
Journal of Su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十四行集>研究
冯至
新时期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左怀建.
冯至诗歌研究八十年(上)——谨以此文纪念冯至先生逝世十周年[J]
.贵州社会科学,2003(3):63-65.
被引量:1
2
稂诗曳.
冯至诗歌研究述评[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114-117.
被引量:1
3
蓝棣之.
论冯至诗的生命体验[J]
.贵州社会科学,1992(8):35-40.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4
1
刘平平.
从“狭窄的心”走向“大的宇宙”——冯至从《昨日之歌》到《十四行集》的诗歌转型解析[J]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3):55-57.
2
袁瑾.
冯至诗歌艺术个性的重新审视[J]
.安康学院学报,2009,21(4):64-67.
3
袁瑾.
生命的沉思——论冯至诗歌的主题意蕴[J]
.河西学院学报,2009,25(6):56-60.
4
程国君.
大化·空灵·圆形之美——《十四行集》的化转意识、时间体验与诗美建构[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3-72.
1
董卫民,程六生.
体验与承担——冯至三部文学作品中的生命意识[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32-34.
被引量:1
2
刘玉霞.
隐喻视阈下简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J]
.长城,2013,0(06X):120-121.
3
高利克,杨治宜.
冯至与歌德的《浮士德》——从靡非斯托非勒斯到海伦[J]
.国际汉学,2005(1):266-289.
被引量:1
4
任蒙.
新中国诗歌发展论略[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7(4):72-76.
5
荣光启.
经验、语言和形式[J]
.诗潮,2007,0(3X):91-92.
6
曾平.
活在这世间[J]
.创作评谭,2015(3):28-30.
7
陈劲松.
知识分子的尊严与勇气[J]
.杂文选刊,2012,0(11):26-27.
8
屠茂芹.
里尔克,冯至的精神渊源[J]
.山东文学,2002,0(10):56-58.
9
邱景华.
疲倦而静默的母爱——郑敏《金黄的稻束》细读[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0,0(9):60-64.
被引量:1
10
周立红.
自由的生存——论冯至的《十四行集》[J]
.青年文学家,2012,0(26):12-12.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