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香港·女性·传奇——《倾城之恋》、《香港的情与爱》、《愫细怨》比较
被引量:
2
Hong Kong, Women, and Romanc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ove in the City, Passion and Love in Hong Kong, and The Sorrow of Lov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张爱玲与被称为“张派传人”的王安忆、施叔青分别创作了以香港为背景的反映两性关系的情爱小说,即《倾城之恋》、《香港的情与爱》、《愫细怨》。三篇小说虽都以香港为背景,但三位女作家对香港的理解是不相同的。在作品中,她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消解了爱情的神圣,而三位女主人公在两性关系中的不同价值取向与命运,则从一个层面反映了现代女性解放的尴尬处境。
作者
黄静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华文文学》
2005年第4期30-35,共6页
Literatures in Chinese
关键词
张爱玲
王安忆
施淑青
香港
女性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2
1
李今.
在生命和意识的张力中──谈施叔青的小说创作[J]
.文学评论,1994(4):61-68.
被引量:10
2
王安忆著..独语[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338.
共引文献
9
1
陆雪琴.
超越性别的写作——论施叔青香港时期的创作[J]
.华文文学,2003(2):8-12.
被引量:2
2
谢春红.
论施叔青小说创作的阶段性变化[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1):40-42.
被引量:1
3
王瑞华.
施叔青小说对西方文学的吸收与借鉴[J]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1):73-75.
被引量:1
4
张志博.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与施叔青的《愫细怨》[J]
.经济研究导刊,2009(24):220-221.
5
胡亭亭.
对欲望的审视——评施叔青《香港的故事》[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0(12):42-46.
6
陈磊.
女性立场的婚恋抒写——论施叔青70年代女性小说[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7(3):39-44.
7
俞春玲,马海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施叔青研究述评[J]
.华文文学,2020(4):120-128.
被引量:1
8
徐英春.
自甘堕落的女人们——台湾文学杂志《现代文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
.华夏文化论坛,2016(2):124-130.
9
杨利娟.
都市女性的情殇——论施叔青都市小说中女性情感状态[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2):60-62.
同被引文献
4
1
贾平凹.
读张爱玲[J]
.文学评论,1995(2).
被引量:12
2
灵真.
海内外张爱玲研究述评[J]
.华文文学,1996(1):53-58.
被引量:11
3
刘川鄂.张爱玲传[A].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4
何清,罗小兵.
论文学的“空白”艺术及其审美魅力[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5):112-11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魏华.
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影响之评述[J]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3):26-28.
被引量:4
2
成湘丽.
契合与偏离——论《愫细怨》对《倾城之恋》的寄情书写[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8):23-25.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崔艳霞.
从小说《金锁记》看张爱玲的语言风格[J]
.芒种(下半月),2014,0(11):14-15.
被引量:1
2
丁怡琴,王启俊.
论张爱玲小说中合肥方言的运用[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33(3):6-9.
3
刘暮雪.
张爱玲与萧红的语言风格比较研究[J]
.神州,2018,0(8):57-58.
4
徐晓梅.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译本中的语言风格[J]
.语文建设,2015(3X):67-68.
被引量:1
1
张志博.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与施叔青的《愫细怨》[J]
.经济研究导刊,2009(24):220-221.
2
周丽娜.
依附、独立与交易——比较《倾城之恋》、《愫细怨》与《香港的情与爱》[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3):89-90.
3
胡红英.
作为“预言”的新世俗传奇——读王安忆的小说《香港的情与爱》[J]
.文艺争鸣,2014(2):14-20.
被引量:2
4
刘顺芳.
一叹三怨——解读愫细的心底世界[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1):29-32.
5
郑楠.
从《婚姻的故事》到《愫细怨》——新旧时期女性对婚恋的书写[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9):144-145.
6
罗文珍,王学松.
施叔青的《愫细怨》中现代女性主体意识探析[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10(6):95-96.
7
赵玉菡.
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比较阅读张爱玲《倾城之恋》、施叔青《愫细怨》[J]
.青年文学家,2011,0(3X):6-7.
8
余海艳.
后殖民主义理论视阈下的《香港的情与爱》[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4):26-31.
9
闫冬玲.
试论《倾城之恋》与《愫细怨》文本的趋同性[J]
.职大学报,2014(3):39-42.
10
程悦.
香港的情与爱——张爱玲《倾城之恋》与王安忆《香港的情与爱》之比较[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2):5-7.
华文文学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