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黑河教育》
2006年第1期28-,共1页
Heihe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8
-
1魏穗霞,徐小华,邓春梅.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急救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20(3):109-110. 被引量:33
-
2王满,答邦俊,杨辉.河南省高师大学生急救能力现状调查[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6):74-76. 被引量:16
-
3王瑞东.河南省大学生急救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6(7). 被引量:1
-
4刘倩.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调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9(1):79-81. 被引量:14
-
5黄友华.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推广普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3):173-175. 被引量:17
-
6费国忠,蔡晓峰,刘艺林.急救中心和高校联合开办自救互救选修课的经验总结[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11):676-677. 被引量:51
-
7王涤新.意外伤害事故中的自救和互救[J].职业,2002(2):41-42. 被引量:3
-
8姚建军,黄武,龚卫华,苏丽敏,黄叔杯,徐梅,余晓玲.湖北省大学生急救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181-182. 被引量:23
二级引证文献17
-
1姚敏,李冬颖,王胜涛.大学生运动创伤急救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12):69-72. 被引量:2
-
2张立力,王小丽,王平,闭晓君.医学院校学生《现场自救与互救》选修课学习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8,22(8):2145-2146.
-
3姚敏,李冬颖.急救培训对丰富高校体育课内容的意义及必要性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5):307-308. 被引量:2
-
4黄娜,翟蕾,曹若湘,耳玉亮.海淀区中学生急救培训效果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7):3284-3285. 被引量:8
-
5王强.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发应急救护教育的理论探讨[J].体育世界,2010(6):95-96. 被引量:5
-
6吴寿枝,王金权,陆琳琳.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紧急自救与互救能力的现况调查[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30(4):342-344. 被引量:3
-
7吴丽萍,陈晓勤,许杰州,谢派泽,马俊强,李鸿宇,刘烟娜,刘晓佳,凌世宝.医学生对普通民众进行急救宣教和培训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871-3873. 被引量:8
-
8沈慧贤.高校女大学生对户外运动的风险认知研究[J].科教导刊,2012(34):103-104. 被引量:3
-
9王雷,熊明州,周维,邹霞丽,印英豪,单晨,易银沙,易尚辉.长沙市本科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11):971-973. 被引量:10
-
10彭歆,李文涛,孙俐.城市社区居民灾难应对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4):4085-4088. 被引量:4
-
1郑连群.某校学生急救能力现状调查[J].中国校医,2008,22(6):697-697. 被引量:4
-
2胡隆.创新的着力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J].教育传播与技术,2006(4):3-5.
-
3徐明锋,周光纪,吴洪福,张兆强.一校两区办学条件下网络课程设计和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5):51-52. 被引量:1
-
4沈玉洁,张瑜.高校两校区办学模式研究——探讨我校(广东医学院)两校区办学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8):80-82. 被引量:1
-
5柳伟,付红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03-104. 被引量:4
-
6张曦颖,兰魁田.江苏大学学生急救能力现状调查[J].中国校医,2010,24(8):627-628. 被引量:2
-
7阿勇.“无兴趣病”探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3(4):8-8.
-
8唐晓民.加强生存教育的策略初探[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1(10):62-62.
-
9闵宪鲁.教师如何帮助父母离异的孩子减轻痛苦[J].当代教育科学,1994(5):22-23.
-
10杨继维,杨娥,冯大鹏,李宁.在实习中培养医学生急救能力的几项要求[J].西北医学教育,2000,8(2):12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