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先秦义利之辩刍议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董仲舒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春秋繁露》)与扬朱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为我"主张,是处理义利矛盾的两种极端方式。前者依明末颜元之见是"老无释空之根……是空寂,是腐儒"(《颜习斋言行录》卷下);后者作为极端的利己主义,在我们生活的这样一个相互作为主体,同时也相互作为对象的世界里,显然也没有理论上得以成立的逻辑,因为谁也不可能永远处于主体的地位。执其两而用其中应该是我们思考的方向,颜元改董子之语为"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四书正误》卷一)似有一些道理。文章意在思考义利之辩的现实价值,以期对于分析解决现实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提供一些切实帮助.
机构地区 景德镇陶瓷学院
出处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4-25,共2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被引量:3
  •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被引量:442
  • 3张岱年著..中国伦理思想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98.
  • 4何怀宏著..伦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31.
  • 5杨国荣..善的历程 儒家价值体系研究[M],2006.
  • 6[6]道德经[M].长沙:岳麓书社,2004. 被引量:1
  • 7[7]墨子[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44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