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证人证言及其质证规则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证人证言作为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定证据,其诉讼功能和证明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完善的质证规则为制度前提。由于中国目前立法中相应质证规则的缺失,使得证人证言无法在诉讼证明中发挥其应然的作用。所以,正确理解与把握证人证言,设置科学、合理的质证规则是构建诉讼制度的关键。
作者
杨艺红
机构地区
西南政法大学
出处
《社科纵横》
2007年第3期96-98,共3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关键词
证人证言
质证
规则
分类号
D915.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3
1
[1]陈朴生等.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M].台湾:汉林出版社,1984.123.
被引量:1
2
张卫平.
交叉询问制:魅力与异境的尴尬[J]
.中外法学,2001,13(2):143-157.
被引量:24
3
罗结珍译..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318.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谷口安平著 王亚新 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6年..
被引量:30
2
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8..
被引量:16
3
弗兰西斯·威尔曼.《交叉询问的艺术》,周辛、陈意文译,红旗出版社,1999年,第2页.
被引量:1
4
GEOFFEY C.HAZARD,JR.MICHELE TARUFFO:American Civil Procedure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and London,p.120.
被引量:1
5
杰弗里·哈泽德等.《美国民事诉讼法导论》.张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24页.
被引量:1
6
太田幸夫.《证人询问》,《注释民事诉讼法6》.谷口安平等编集.有斐阁,1995年,第370页.
被引量:1
7
兼子一,竹下守夫等编著.《调解民事诉讼法》.弘文堂,1986年,第1009-1011页.
被引量:1
8
J.D.Heydon,Evidence Cases and Materials,Butterworth and Co(publishers)Ltd.1984,p.447.
被引量:1
9
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0年,第330页
被引量:1
10
小林秀之.《美国民事诉讼法》,弘文堂,1985年,第10,77页.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3
1
邓皓元.
破除“交叉询问迷思”——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交叉询问与职权询问比较研究[J]
.研究生法学,2020(2):99-118.
被引量:3
2
胡夏冰.
为什么强制证人到庭作证——兼论完善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的基本思路[J]
.法学评论,2002,20(3):108-114.
被引量:55
3
聂昭伟.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专家法律意见的规范化[J]
.法学,2005(2):110-116.
被引量:4
4
张睿.
交叉询问制及其在我国刑事庭审中的运用分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19(3):87-89.
5
刘学在,张新宝.
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J]
.法学研究,2002,24(1):143-149.
被引量:1
6
张韵声,黄胜春.
我国民事诉讼质证模式的选择[J]
.人民司法,2001(12):28-29.
7
蓝小燕.
试论预设策略在法庭交叉询问中的运用[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21(5):44-47.
被引量:4
8
常廷彬.
证人证言真实性的保障制度[J]
.湖北社会科学,2007(1):153-156.
被引量:3
9
杨艺红.
强制证人出庭:质疑中的反思[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3(1):31-35.
10
穆昌亮,曾憬.
对完善我国鉴定人制度的思考[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5(2):41-45.
同被引文献
4
1
吴小英,方英.
论民事诉讼中的证人证言[J]
.社会科学家,1999,14(6):48-50.
被引量:3
2
李剑功,张蓓.
证人证言之证明力问题探析[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22(2):6-8.
被引量:3
3
Douglas Walton.Abductive,presumptive and plausible arguments[].Informal Logic.2001
被引量:1
4
Douglas N.Walton.Legal Argumentation and Evi-dence[]..200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李娜.
英美法系司法实践中控诉阶段法律推理研究[J]
.黑龙江史志,2010(9):116-117.
2
李娜.
英美法系司法实践中控诉阶段法律推理研究[J]
.大众商务,2010(8):214-214.
3
常宝莲.
论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0):173-173.
4
王永杰,高敏,朱晋峰.
我国刑事诉讼关于书面证言规范的不足与完善——以“两高”等的相关规定为中心[J]
.政治与法律,2010(12):155-16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刘加良.
委托调解原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5):67-72.
被引量:8
2
高雅静,许嘉云.
试论亲属拒证权制度在中国的构建——兼评《刑诉法修正案》第七十一条[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24):41-43.
被引量:3
3
吕美昂.
“环境难民”法律保护制度创设路径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30):38-39.
4
饶德松.
非婚生女李巧巧的抚养费问题[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30):252-253.
5
于欢欢.
鱼与熊掌,二者兼得——论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
.网友世界,2013(20):86-86.
1
王宏甫,连红举.
抢劫罪犯罪停止形态的理解与把握[J]
.中国检察官,2010(22):23-24.
2
李会勇.
论民族主义与中国法治的关系[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12):292-292.
3
单文丽.
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J]
.学理论,2011(6):20-21.
4
殷健康.
如何理解与把握“参政议政愿望和能力”[J]
.中国统一战线,2015,0(8):45-46.
被引量:1
5
姜辉.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
.领导之友,2007(5):20-21.
6
李树平.
深刻理解和把握求真务实的科学内涵[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28(3):19-20.
7
范民英.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5):44-47.
8
朱阳.
试论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3(10):38-39.
9
刘阳.
刍议“两学一做”对电力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J]
.低碳世界,2017,7(1):264-265.
被引量:8
10
高建生.
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
.党建研究,2008(3):10-12.
社科纵横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