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已故上校的女儿们》的语言艺术特征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她的经典之作《已故上校的女儿们》,从象征手法、叙述语言和夸张的运用来探讨曼斯菲尔德的语言艺术特征。
作者
刘红辉
机构地区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07年第33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象征手法
自由直接话语
自由间接话语
修辞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1]Don W.Kleine."Mansfeild and the Orphans of Time" Modern Fiction Studies,24,3 (1978)423.
被引量:1
2
[2]Antony Alpers.The Life of Katherine Mansfield Rev.ed[M].London:Viking Pengguin,1980.
被引量:1
3
[3]Gerard Genette,Narrative Discourse[M].Corneii University Press,1980.
被引量:1
4
[4]Rhade B.Nathan,"Critical Essays on Katherine Mansfield".New York:Macmillan.1993.
被引量:1
5
申丹著..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26.
同被引文献
6
1
李伟娟,刘群.
心灵的孤寂——浅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笔下具有孤独感的儿童形象[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1(2):76-78.
被引量:1
2
赵友斌.
曼斯菲尔德的创作技巧与风格[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51-56.
被引量:5
3
张晓舸.
从《园会》的叙事特点看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创新艺术[J]
.船山学刊,2007(1):206-208.
被引量:5
4
许芳芳,田小琴.
小议《已故上校的女儿》的叙述特点[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5):59-60.
被引量:4
5
唐宝心,王嘉龄.曼司菲尔德小说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6
王素英.
分裂的自我 时间的孤儿——试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已故上校的女儿们》中的叙事结构[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3,19(3):44-4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蓝玉红,张红.
《已故上校的女儿们》中的破折号和省略号的含义[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20(11):56-58.
1
党永军.
论英语习语中的象征手法[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2):19-20.
2
阿发.
借得风光道心声——例说象征手法的运用[J]
.初中生学习指导(八年级提升版),2013(4):10-11.
3
李杰.
巧设“悬念” 写出波折[J]
.阅读与鉴赏(上旬),2006(7):122-123.
4
周小芸.
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研究[J]
.教师博览(下旬刊),2016,6(9):44-45.
5
姜欣.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旅程》叙事策略探微[J]
.文教资料,2007(31):25-26.
6
周信东.
小学寓言类文本教学研究[J]
.小学语文,2015,0(10):32-36.
被引量:1
7
钱东梅.
浅析《我的四季》中象征手法的运用[J]
.课外阅读(中下),2012(1):220-220.
8
宋国双.
《嘉莉妹妹》中的象征意义及其对比[J]
.文教资料,2007(12):81-82.
被引量:2
9
军子仁.
引用,请注明出处[J]
.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2015(6):62-62.
10
张波.
揭开神秘的面纱——谈《一个已婚男人的故事》中的象征符号[J]
.文教资料,2007(24):114-117.
文教资料
2007年 第3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