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的历史动因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40-241,共2页
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共引文献7
-
1柳岳武.道、咸、同时期中国传统宗藩体制瓦解之考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9(2):74-81. 被引量:3
-
2柳岳武.略论道咸同时期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诞生[J].史学月刊,2011(5):36-46. 被引量:6
-
3刘国华.南北洋大臣对晚清外交的影响[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2(2):43-49.
-
4徐文军.近五十年来晚清外交思想研究综述[J].昆明学院学报,2014,36(1):51-55.
-
5张效民,徐春峰.晚清外交变化的观念因素[J].国际政治科学,2006(2):28-58. 被引量:5
-
6杨发祥.奕訢与晚清外交近代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7-11. 被引量:2
-
7薛玉琴.马建忠对近代西方外交理念的接受与运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5):630-634.
-
1夏维中.众说纷纭的历史动因[J].华夏人文地理,2001(2):44-47.
-
2读者 作者 编者[J].文物,1977(3):6-6.
-
3陶承秀.重走抗战遗址[J].重庆与世界(Hello重庆),2012(13):13-13.
-
4李一飞.《新唐书》的编撰及参撰人纪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3):76-79. 被引量:4
-
5徐家骥.试论赵翼对《史记》、《汉书》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9(1):83-86. 被引量:1
-
6柏文.宋钞史录[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0(S1):272-274.
-
7刘运好.东晋经学发展论[J].中原文化研究,2017,5(3):73-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