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日茶文化交流的历史考察——以茶道思想为中心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日两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已有两千多年的交流史。唐代、宋代和明末,是中国茶文化向日本传播的重要历史时期。文章试图以茶道思想为中心,探讨日本接受中国茶文化不仅是对中国茶的青睐,对中国茶艺的掌握,更是重在对中国茶文化精髓——茶道思想的继承与嬗变,并由此而为"东方文化圈"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作者
余悦
机构地区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141,共11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茶文化交流
中国茶文化
茶道思想
日本茶道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7
1
余悦.
日本茶道的源头与当今茶人的学风──从一则新华社电讯谈起[J]
.农业考古,1998(2):6-15.
被引量:3
2
王晓秋著..中日文化交流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43.
3
余悦.研书[M]浙江摄影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4
滕军著..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358.
5
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编,庄晚芳.庄晚芳茶学论文选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被引量:1
6
周一良..中外文化交流史[M],1987.
7
(日)森本司朗著,孙加瑞译..茶史漫话[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38.
共引文献
2
1
侯巧红.
中国饮茶习俗与日本茶道之辨析[J]
.农业考古,2011(5):349-352.
2
张明明.
从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特征看中日茶文化交流[J]
.黑龙江史志,2015(11):326-32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4
1
杨军昌,敖靖.
自然遗存、文化记忆与绿色品牌发展——基于"中国古茶树之乡"黔西南州普安县的调查分析[J]
.中国民族学,2019(2):158-165.
被引量:1
2
陈云君.
茶之道与茶道——中日茶文化之比较[J]
.社会科学战线,2009(3):142-144.
被引量:7
3
余悦.
日本茶道的源头与当今茶人的学风──从一则新华社电讯谈起[J]
.农业考古,1998(2):6-15.
被引量:3
4
吴振铎.
中华茶艺的基本精神[J]
.农业考古,1993(2):44-44.
被引量:5
5
林忠干,张文崟.
同安窑系青瓷的初步研究[J]
.东南文化,1990(5):391-397.
被引量:11
6
谢建明.
茶的文化意蕴——兼及中日茶文化比较[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114-116.
被引量:3
7
关睿.
“茶道”的蕴意——中日茶文化比较[J]
.成功,2007(10):143-144.
被引量:6
8
稻垣正宏,新保辰夫,丰田裕章.
两种珠光茶碗[J]
.海交史研究,1997(1):110-113.
被引量:2
9
陈文华.
论中国的茶艺及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地位——兼谈中日茶文化的不同发展方向[J]
.中国农史,2005,24(3):3-11.
被引量:16
10
陈文华.
茶具概述[J]
.农业考古,2007(5):100-10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2
1
施蕾,王亮.
从意境和精神气质看中日茶道文化的研究[J]
.福建茶叶,2016,38(7):318-319.
被引量:1
2
吕美佳.
中日茶文化不同发展方向探究[J]
.福建茶叶,2016,38(8):340-341.
被引量:2
3
谭宏伟.
论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
.福建茶叶,2016,38(12):360-361.
被引量:7
4
范喜春.
中日茶文化底蕴及思想内涵对比研究[J]
.福建茶叶,2017,39(4):321-322.
被引量:1
5
赵婷,张卫娣.
渊源与异同:中日茶道文化之比较[J]
.现代交际,2017(20):75-76.
被引量:1
6
倪虹.
中日茶文化思想比较研究[J]
.福建茶叶,2017,39(7):394-395.
被引量:1
7
江雪玲.
中日茶文化思想比较研究[J]
.福建茶叶,2021,43(10):269-270.
8
刘子星,杨军昌.
明清时期贵州茶事艺文中的茶文化书写[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7):64-72.
被引量:1
9
王晓梅,冯美玲.
陆羽《茶经》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J]
.译苑新谭,2022,3(1):144-155.
被引量:1
10
陈斯蓓,彭维斌,刘淼.
从“珠光茶碗”看日本茶文化的历史转型[J]
.福建文博,2023(4):20-26.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尉海莹.
跨越国界的茶文化传承与发展——关于第十五代千宗室的茶文化论文的启示[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0(5):242-243.
被引量:4
2
袁玺.
探究英语语言学中的茶道精神[J]
.福建茶叶,2018,40(4):345-345.
被引量:2
3
史妍妍.
中日茶文化思想内涵比较研究[J]
.福建茶叶,2018,40(6):411-411.
被引量:2
4
陈欢.
浅析中国茶道文化内涵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9):129-130.
5
乔玉,鲍晓宁.
基于茶道柔性机制下茶道文化产业的创造力研究[J]
.福建茶叶,2018,40(9):71-71.
6
陶婧.
试析日本民族学习外来文化的特点[J]
.才智,2018,0(3):169-169.
被引量:1
7
粘根胜.
茶道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福建茶叶,2018,40(10):431-431.
被引量:2
8
周志柏.
中日茶文化比较下的日汉互译意义空白填补机制研究[J]
.福建茶叶,2018,40(10):441-441.
9
莫珊珊.
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看中国当代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2):57-60.
被引量:3
10
路雅丽.
浅谈儒家的“中和”哲学与茶道精神[J]
.福建茶叶,2020,42(6):339-340.
被引量:2
1
王丽宏.
初探唐代茶诗的审美情趣[J]
.福建茶叶,2016,38(2):233-234.
被引量:1
2
周二军.
各国饺子面面观[J]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2016(2):80-81.
3
刘俊珺.
“食”在有料——日韩特色饮食文化[J]
.运动休闲,2014,0(8):124-127.
4
汪海鹰,刘勤晋.
千利休及其茶道思想[J]
.中国茶叶,2004,26(1):34-35.
被引量:5
5
蒋太旭.
刘峻周:从汉口走出的俄国“茶王”[J]
.武汉文史资料,2016,0(3):53-56.
被引量:1
6
吕为华.
茶道思想对我国礼仪和道德教育的影响[J]
.福建茶叶,2017,39(2):387-388.
被引量:6
7
汪文高,王业强.
试论“儒家”的“儒”与儒家茶道思想[J]
.广东茶业,2007(2):18-19.
8
汪文高,王业强.
试论“儒家”的“儒”与儒家茶道思想[J]
.农业考古,2007(2):57-58.
被引量:1
9
刘文雄,杜小军.
日本茶道史探[J]
.饮食文化研究,2004(4):105-109.
10
陈翠岚.
茶道思想对我国大学生礼仪和道德教育的影响[J]
.福建茶叶,2016,38(4):265-266.
被引量:5
社会科学战线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