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为读者津津乐道。本文探讨了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所共有的艺术特征,并指出,正是这些艺术特征使这些小说获得了成功。同时,为了证明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与19世纪之前的英国作品在艺术特征方面的不同之处,本文对它们进行了粗略的比较。
作者
曹婧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
出处
《文教资料》
2009年第1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
艺术特征
真实感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李维屏.
流变与褒贬:对英国小说人物的反思[J]
.外国文学研究,2005,27(5):85-90.
被引量:3
2
谭效敏.
简析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反讽[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5):94-95.
被引量:5
3
薛冰莲.
浅析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与演变[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19(3):99-101.
被引量:1
4
刘新茂.
哈代作品《苔丝》中的现实主义[J]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19(3):64-67.
被引量:3
5
方英.
论哈代小说中悲剧创作手法的运用[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6(2):53-56.
被引量:1
6
(英)哈代(ThomasHardy)著,张玲,张扬译.卡斯特桥市长[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被引量:1
7
(英)安德鲁·桑德斯(Andrew,Sanders)著,谷启楠等译..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 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484.
8
陈焘宇编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编辑委员会编..哈代创作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398.
9
罗经国 编选.狄更斯评论集[M].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王守仁.
谈二十世纪的现实主义[J]
.外国文学评论,1998(4):45-49.
被引量:6
2
[3]陈焘宇.哈代创作论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被引量:5
3
[2]Ernest Broonecke. Thomas Hardy[M]. Greenery,New York, 1925,231.
被引量:1
4
[3]Dale Kramer.Critical Approaches To The Fiction Of Thomas Hardy[C].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79.
被引量:1
5
[5]罗念生.古希腊悲剧经典[C].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175.
被引量:1
6
Card, Orson Scott. Characters and Viewpoint. Ohio: Writer's Digest Books, 1988.
被引量:1
7
Dowling, David, ed. Novelists on Novelists. London: Macmillan, 1983.
被引量:1
8
Forster, E. M. Aspectz of the Novel.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1927.
被引量:1
9
Heidler, Joseph Bun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Criticism of Prose Fiction, from 1700 - 1800. Illinois : The U of Illinois P. 1928.
被引量:1
10
Hochman, Baruch. Character in Literature. Ithaca and London: Comell UP, 198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8
1
魏丽娟,蔡其伦.
论理查德·杰弗里斯《捡橡果的孩子》中的社会状况和人性悲剧[J]
.山花(下半月),2011(5):141-143.
2
张俊.
环境渲染对人物性格的烘托作用——理查德.杰弗里斯的《捡橡果的孩子》赏析[J]
.时代人物,2008,0(3):134-135.
被引量:1
3
张扬.
解读哈代《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命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1):60-61.
被引量:5
4
李萌.
论苔丝的双重性格及成因[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83-84.
5
冯萍.
《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01X):49-50.
6
赵君.
苔丝悲剧的理解[J]
.海外英语,2012(17):204-206.
7
蔡玥琳.
以《无名的裘德》为例解读哈代的语言特色[J]
.语文建设,2016(4X):21-22.
被引量:1
8
韦娅.
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反讽艺术探讨[J]
.语文建设,2016(4X):63-64.
同被引文献
8
1
朱玉霞.
社会历史美学视域下的《傲慢与偏见》[J]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8,22(2):48-50.
被引量:1
2
马迪.
黎明时分的舞会——论《傲慢与偏见》中的言情与世情[J]
.电影评介,2014(8):95-96.
被引量:1
3
夏侯富生.
《傲慢与偏见》中的礼貌言语行为与交际世态[J]
.外语研究,2009,26(4):110-111.
被引量:12
4
聂海燕,杨光杰.
英国乡村舞蹈[J]
.世界文化,2009(10):38-39.
被引量:3
5
邵红松.
试论对话对19世纪英国小说创作的促进作用[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13(5):38-40.
被引量:1
6
战丽莉.
从非语言交际视角试析《傲慢与偏见》映射出的英国社会文化[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2):180-182.
被引量:2
7
邹珑慧.
在笔尖上跳舞--从英国舞会文化品读《傲慢与偏见》[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8):239-239.
被引量:1
8
么孝颖,郑宝军.
《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和伊丽莎白舞会典型话语的礼貌原则分析[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0(2):122-12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林岳斌,匡虹霓.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聚会角色[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8,38(4):79-86.
1
王巧青.
表扬与评语的艺术[J]
.青年时代,2015,0(24):234-234.
2
苟超群.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
.时代教育,2007(06Z):127-127.
3
赵军.
真情是文章的生命[J]
.作文教学通讯,2003(4):44-45.
4
黄丽华.
朗读教学中的评价艺术[J]
.考试周刊,2011(68):44-44.
5
汪国祥.
“接受学习”还需要吗?[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5(6):48-50.
6
林乐光.
谈谈教师的核心素养[J]
.山东教育,2017,0(1):128-128.
7
宋芸.
让预设携生成共舞[J]
.教育革新,2011(4):31-31.
8
张英.
“听听就懂,做做就错”现象浅淡[J]
.上海中学数学,2005(5):23-24.
9
孙宜树.
教师也需要赏识[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6(2):42-42.
10
莘小成.
为师之道应慎于行[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7(08S):59-59.
文教资料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