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恭达罗》与《长生殿》──兼论历史题材的作品
被引量:3
Sharyenderu and thd Eternal palace——On the words Ioncerning Historilal Thernes
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104-107,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Hunan
同被引文献35
-
1阙真.挫折、抑郁、自信、理想——从元杂剧看元文人的爱情世界[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5(3):93-98. 被引量:1
-
2刘晓燕.对《沙恭达罗》和《西厢记》中爱情的解读[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2(2):114-119. 被引量:1
-
3段春旭.两种文化熏陶下的爱情故事——《长生殿》与《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之比较[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4):84-85. 被引量:1
-
4何乃英.论《沙恭达罗》的主题思想及其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1979,1(4):64-67. 被引量:1
-
5郑苏淮.仙人诅咒的文化内涵——对诗剧《沙恭达罗》矛盾转折的阐释[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7(1):38-41. 被引量:4
-
6刘彦君.失落的同构──洪升命运与《长生殿》主题[J].艺术百家,1995,11(1):14-21. 被引量:3
-
7田同旭.论宋元戏曲中文人仕婚观的差异[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9(1):29-35. 被引量:2
-
8孟昭毅.《长生殿》与《沙恭达罗》[J].天津师大学报,1986,6(3):84-87. 被引量:1
-
9徐人忠.形非似神更异──《牡丹亭》、《长生殿》爱情描写之比较[J].东岳论丛,1995,16(5):102-108. 被引量:3
-
10[法]于贝斯菲尔德.戏剧符号学[M].宫宝荣,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181-182. 被引量:4
-
1王艳凤.《沙恭达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0(1):87-92.
-
2郭祝崧.《沙恭达罗》的创作时期和主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9(3):63-68.
-
3王远泽.论印度古典名剧《沙恭达罗》[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6(3):120-125.
-
4黄士平.情感性拥抱和礼仪性拥抱[J].现代交际,2001(1):4-5.
-
5郭祝崧.文史研究宜相参证[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2-37.
-
6陆侃如.迦梨陀娑—印度古代最伟大的诗人[J].文史哲,1956(5):3-6. 被引量:1
-
7王衍礼.关于迦梨陀娑的出生年代问题[J].文史哲,1956(8):60-61. 被引量:1
-
8孟昭毅.《长生殿》与《沙恭达罗》[J].天津师大学报,1986,6(3):84-87. 被引量:1
-
9江建文.东方文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评梁潮、麦永雄、卢铁澎《新东方文学史》(古代、中古部分)[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3(2):81-83.
-
10连文光,陈邵群.印度《舞论》与我国古代文论几个问题的比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7(2):69-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