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自我的历程——白先勇作品中的“普遍性主题”与“历史主题”的消长和融和的关系
被引量:3
The Course Of Looking For Oneself
出处
《华文文学》
2001年第1期56-62,共7页
Literatures in Chinese
同被引文献19
-
1黄耀华.《台北人》的历史叙事及文化身份认同[J].华文文学,2001(2):30-33. 被引量:2
-
2王宗法.论白先勇的文化乡愁──从《台北人》、《纽约客》谈起[J].台湾研究集刊,2000(3):93-99. 被引量:11
-
3黄宇晓.白先勇赴美前后的困境与突破[J].华文文学,2003(2):30-38. 被引量:4
-
4吴鹍.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雁归来——白先勇《游园惊梦》意识流手法探微[J].作家,2010(14):6-7. 被引量:1
-
5袁良骏.“奇”从何来?——白先勇小说艺术[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5):63-70. 被引量:7
-
6范肖丹.白先勇小说的象征艺术[J].社会科学家,1998,13(4):65-69. 被引量:1
-
7温斌.试论白先勇短篇小说的悲剧意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6(6):93-97. 被引量:8
-
8袁良骏.鲁迅白先勇小说比较论(下)[J].鲁迅研究动态,1989(12):17-21. 被引量:4
-
9袁良骏.鲁迅 白先勇小说比较论(上)[J].鲁迅研究动态,1989(11):33-38. 被引量:3
-
10孙俊琴.生存的困惑与认同的艰难——论白先勇短篇小说集《纽约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S2):75-76. 被引量:2
-
1向颖.从《台北人》看白先勇现代主义的特异性[J].青年文学家,2011,0(10X):9-9. 被引量:1
-
2李小芹.论《红楼梦》主题思想对白先勇伤感之作的影响[J].华商,2008(4):97-97. 被引量:2
-
3赵霞.论孔尚任选取“名士与名妓”模式写兴亡之感的原因[J].绥化学院学报,2010,30(4):77-78.
-
4吕文玲,成艳军.白先勇作品中的边缘人形象研究[J].芒种,2015(4):111-112.
-
5江波.怅恨(小小说)[J].三峡文学,2000(3):40-40.
-
6杨旭辉.幽州台·陈子昂[J].山东教育,2008(11):54-55.
-
7闫文盛.活到老[组诗][J].诗潮,2017,0(2):40-41.
-
8褚冬雪.小说《消逝的大列》主题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5):81-82.
-
9刘春玉.从中国诗歌的历史主题看“梅村体”的诗史因素[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0,0(7):83-84.
-
10叶夫图申科,汪剑钊.叶夫图申科诗五首[J].诗歌月刊,2016,0(1):30-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