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价值及建构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主体性道德人格是现代中国社会的理想人格,是当代大学生立命之本。培养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能促使大学生形成自觉抵制人的"物化"的能力,能促使大学生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呼唤着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生成与确立。主体性德育是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建构的基础,正确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是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生成的前提,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根基。
作者
梁钊华
机构地区
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系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112,共2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关键词
大学生
主体性道德人格
价值
建构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1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6
1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被引量:3
2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教育大辞典 7 教育技术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管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399.
3
[1]大卫·丰塔纳.教学与个性[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47.
被引量:2
4
杨适等著..改革、市场与主体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81.
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被引量:261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被引量:187
共引文献
410
1
隋向萍.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5):10-11.
2
王平.
“三个代表”与共产党人的利益观[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5):71-74.
3
盛国荣.
一种理解技术的视角:技术的存在方式[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7-12.
4
李峰.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视野下的人的发展问题研究[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0):9-11.
5
谷建春.
论大学教育整合的目标[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5):159-161.
6
姜延军.
论斯密的道德自识[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0,16(3):101-104.
7
朱文华.
和谐社会: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的生长点[J]
.实事求是,2007(5):5-7.
8
朱康有,吴文新.
试析马克思“人的科学”的深刻内涵[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0(3):17-19.
9
叔贵峰.
高清海的人性理论及其学术价值[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62-65.
10
孙育玮.
“公共利益”问题的法理学探讨[J]
.学习与探索,2006(4):105-111.
被引量:25
同被引文献
27
1
程肇基,程美娣.
体验生活的道德学习[J]
.教育探索,2008(1):102-103.
被引量:2
2
慕芳.
高校毕业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
.社科纵横,2007,22(10):152-153.
被引量:1
3
唐丹.
促进职业教育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J]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7):107-108.
被引量:18
4
朱正平,熊志庆.
道德体验:高校德育亲和力之源[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10):53-54.
被引量:3
5
王向荣.
浅析高校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对策[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4):29-30.
被引量:1
6
傅梅烂.
大学生诚信缺失及高校教育对策[J]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178-181.
被引量:7
7
郑金洲.
课堂教学变革的十个要点[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6):28-33.
被引量:35
8
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被引量:11
9
刘惊泽.道德体验论[D/OL].http://epubcnki.net/grid2008/detail.aspx?QueryID--4&CurRec=1.2002-09-09.
被引量:1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6.
被引量:1060
引证文献
6
1
曲迎春,孙学文,陈攀峰.
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探析[J]
.文教资料,2008(16):199-200.
2
陆高翔,徐宁平.
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思考[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0(4):53-56.
被引量:1
3
李晓明,鲁武霞,黄成洲.
主体间性理论对重建高校师生关系的启示[J]
.社会科学家,2009,24(11):118-120.
被引量:9
4
鲁武霞,李晓明,黄成洲.
主体间性视阈下课堂师生互动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0(4):100-101.
被引量:4
5
王青.
论大学生道德体验与道德自觉的教育价值[J]
.教育与职业,2011(11):47-48.
被引量:3
6
王静,薛敏,曹良玉.
大学生主体性视阈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3):56-5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常虹虹.
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和构建[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160-161.
被引量:1
2
孙茂华,董晓波.
后现代主体间性下的对话性师生关系[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6):15-18.
被引量:4
3
张维香.
主体间性视野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9):87-89.
被引量:2
4
陈伟祥,莫秋明,黄东喜.
“90后”大学生人格特点与健全人格培养[J]
.大众科技,2012,14(5):203-205.
被引量:5
5
钟小要,张金锋.
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大学生个性化深度辅导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4(1):236-237.
6
张俭民,董泽芳.
从冲突到和谐:高校师生课堂互动关系的重构--基于米德符号互动论的视角[J]
.现代大学教育,2014,30(1):7-12.
被引量:51
7
单文博.
主体间性视域中大学英语“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
.外语学刊,2014(5):113-116.
被引量:6
8
俞婷.
道德文化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内化[J]
.继续教育研究,2015(3):100-102.
被引量:2
9
张忠华,裴菲.
我国体验德育研究与反思[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2):1-4.
10
朱竹青,刘荣,黄龙.
探讨大学生道德自觉与道德体验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4):79-79.
被引量:1
1
程家庆.
培植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教学科研)(下旬),2007,0(6):50-51.
2
邹婷.
当代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几点建议[J]
.高考,2013,0(5X):91-91.
3
王立冬.
如何形成主体性道德人格——谈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构建[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0,16(1):85-87.
4
李卓.
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探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1):119-120.
被引量:1
5
贾海宁,丁立波.
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塑造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4(5):61-62.
被引量:4
6
张军.
主体性道德教育——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思考[J]
.科教导刊,2010(12):118-119.
被引量:1
7
张传霞.
用爱心去耕耘[J]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03,0(5):21-21.
8
曾业洁.
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生活化[J]
.今日科苑,2010(8):296-296.
9
余楠.
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在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中的地位[J]
.现代大学教育,2001,17(4):95-98.
被引量:2
10
王军.
略论当代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之建构[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9):84-85.
教育探索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