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韩国》
2003年第4期31-37,共7页
Contemporary Korea
参考文献3
-
1张秀民著..中国印刷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861.
-
2王守华,卞崇道著..日本哲学史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525.
-
3朴真墹著..中朝经济文化交流史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216.
同被引文献17
-
1朴现圭.朝鲜使臣与北京琉璃厂[J].文献,2003(1):269-285. 被引量:9
-
2邹振环.西方地理学的学术挑战与中韩学人的应战——明末清初地理学汉文西书的东传及其在中韩文化史上的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3):72-80. 被引量:7
-
3张升.明代朝鲜的求书[J].文献,1996(4):140-151. 被引量:5
-
4郑沃根.中国古代小说在韩国的流传和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4):93-95. 被引量:5
-
5张伯伟.朝鲜书目与时代及地域之关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4):5-9. 被引量:2
-
6孙卫国.《朝天录》与《燕行录》──朝鲜使臣的中国使行纪录[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1):74-80. 被引量:15
-
7王鸿军.明代汉籍流入朝鲜李朝及其影响[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6(6):79-80. 被引量:1
-
8刁书仁.朝鲜王朝对中国书籍的购求及其对儒家文化的吸收[J].古代文明,2009,3(2):84-92. 被引量:5
-
9王振忠.朝鲜燕行使者与18世纪北京的琉璃厂[J].安徽史学,2011(5):13-29. 被引量:6
-
10郭美善.中韩两国的书籍交流考论[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2(10):69-7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1
-
1申佳霖.18世纪前半朝鲜王朝的党争格局与“北学中国”由绪[J].史林,2022(1):198-207. 被引量:1
-
2孙鹏,朴银姬.多重流散·身份认同·文化对话:张律电影朝鲜共同体的银幕诠释[J].电影评介,2018(22):12-17. 被引量:3
-
3陈明.笔谈与明清东亚药物知识的环流互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3):81-95. 被引量:1
-
4蔡艺,赵剑平,张银行.中国武术古籍东传与朝鲜汉文武籍的编撰[J].体育学研究,2021,35(4):59-65.
-
5张光宇.韩国奎章阁藏《宋史撮要》综考[J].宋史研究论丛,2021(2):339-353.
-
6苏航,张晓霞.综合性日用类书在韩国的传播及本土化尝试[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2(4):66-73.
-
7王臻,郑怡鹏.中国内地学界朝鲜王朝历史研究述要(2012~2021)[J].当代韩国,2022(4):108-126.
-
8李佳璠,黄修志.朝鲜王朝后期政治语境中的宋太祖[J].当代韩国,2023(3):99-121.
-
9孙岩.“海上书籍之路”:清前期汉籍入琉与福建书籍的供销网络[J].历史档案,2023(4):47-55.
-
10张光宇.略论《元史》在朝鲜王朝的影响[J].社会科学论坛,2024(1):138-145.
-
1杨渭生.宋与高丽的典籍交流[J].浙江学刊,2002(4):149-154. 被引量:6
-
2王尉冰.真兴王至真德王期间中原王朝与新罗的文化交流[J].神州,2013(31):12-12.
-
3本刊编辑部.影响日本的中国文化大使[J].华人世界,2010(3):26-30.
-
4陈薇.论文化全球化视域下的儒学典籍西方译介[J].艺术科技,2013,26(7):136-137.
-
5刘丽红.论中国文化资源对韩国的影响[J].今日财富,2016,0(12):166-166.
-
6余辉,方志远.明初朱季友献书一案始末及其影响[J].地方文化研究,2014,2(1):67-75. 被引量:1
-
7金强一.中国朝鲜族社会的文化资源和发展的文化战略(一)[J].东疆学刊,2004,21(1):1-9. 被引量:8
-
8李海英.宋代中韩海路文化交流述略[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8):178-181. 被引量:2
-
9李红艳.魏晋时期山东士人对儒学典籍研究的时代意蕴——齐鲁文化视域下的思考[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28(5):1-8.
-
10宋婕.儒学典籍被韩国申报“世界记忆”[J].神州,2015,0(31):4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