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先秦逻辑史上“类”概念发展浅探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先秦逻辑史上名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关于“类”概念的思想及其发展脉络,分析了中国先秦逻辑史上“类”概念的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作者
宋赛花
机构地区
中华女子学院基础部
出处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4年第S1期48-50,共3页
Journal of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关键词
类
名家
墨家
名
类推
辟
援
推
分类号
B81-092 [哲学宗教—逻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9
1
陈孟麟.
从类概念的发生发展看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萌芽和逻辑科学的建立——兼与吴建国同志商榷[J]
.中国社会科学,1985(4):117-127.
被引量:12
2
吴建国.
中国逻辑思想史上类概念的发生、发展与逻辑科学的形成[J]
.中国社会科学,1980(2):51-75.
被引量:21
3
周尚荣.
论“比”的逻辑功能[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0(1):101-107.
被引量:2
4
康渝生.
“比类相观”浅析[J]
.理论探讨,1991(4):103-106.
被引量:2
5
徐进,易见.
秦代的“比”与“廷行事”[J]
.山东法学,1987,2(2):45-49.
被引量:3
6
吴秋红.
论汉代“比”广泛适用的原因及影响[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4):104-106.
被引量:2
7
吕丽,王侃.
汉魏晋“比”辨析[J]
.法学研究,2000,22(4):152-160.
被引量:11
8
张忠义.
浅析《墨经》中“比”的逻辑意蕴[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4):29-29.
被引量:1
9
陈銮.
刍议汉代的“决事比”[J]
.法制与社会,2008(34):350-351.
被引量:3
10
许传秋.
再论“类”概念的发生、发展——从思维发生学角度[J]
.现代农业,2007(8):99-10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胡兴东.
比、类和比类——中国古代司法思维形式研究[J]
.北方法学,2011,5(6):132-14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黄山杉.
从《奏谳书》看汉初法律适用[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3,26(6):33-39.
2
杜江.
浅析法律解释中的类推[J]
.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0(10):256-257.
3
赵春玉.
法律拟制的语义内涵及规范构造[J]
.思想战线,2016,42(5):167-172.
被引量:14
4
江国华,赵新磊.
中国特色案例制度与中国法文化的契合性——兼论案例指导制度与中外判例的比较[J]
.江汉学术,2018,37(3):78-89.
被引量:1
5
林丛.
两汉经律融合视域下“比”的法律意义[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4):132-138.
6
洪洋.
法律史视域下缘法定罪与比附类推的关系再探[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36(2):105-112.
7
林丛.
两汉经律融合视域下“比”的法律意义[J]
.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9(11):80-87.
8
陈兴良.
刑法教义学中的类型思维[J]
.中国法律评论,2022(4):85-102.
被引量:19
1
杨树森.
“邓析开创中国逻辑思想史”质疑[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3):82-85.
2
崔清田.
中国逻辑史研究会讨论先秦时期各家的逻辑思想[J]
.哲学研究,1982(1):79-80.
3
何关峰.
对先秦逻辑思想范畴“名”再认识[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1-4.
4
杨树森.
“邓析开创中国逻辑思想史”质疑[J]
.江汉论坛,1994(11):70-72.
5
曾昭式,王克喜.
名学、辩学的文化解读[J]
.哲学动态,1999(6):22-24.
被引量:2
6
杨树森.
孔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逻辑学家[J]
.人文杂志,1996(4):90-90.
7
杨柳青.
浅论孟子论辩中的“知”与“类”[J]
.北方文学(中),2016,0(5):184-184.
8
王丽娟.
《墨经》关于“辞”的性质和种类的思想[J]
.昆明学院学报,1987,0(3):88-92.
9
田立刚.
先秦逻辑史上“说”范畴的产生与发展[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5):16-21.
10
刘恒健.
解“指”新探[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0(2):31-33.
被引量:1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4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