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学”讨论与“新文学”的终结
被引量:10
The Discussion of "Pure Literature" and the End of "New Literature"
出处
《南方文坛》
CSSCI
2004年第3期17-20,共4页
Southe1rn Cultural Forum
参考文献3
-
1张颐武.论“新世纪文化”的电视文化表征[J].文艺研究,2003(3):92-101. 被引量:21
-
2周小仪著..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87.
-
3鲁迅著..鲁迅全集 第2卷 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81.
共引文献20
-
1李宗彦.全球化语境中主旋律电影的创作策略探析[J].电影文学,2007(15):30-31. 被引量:5
-
2王元骧.文艺理论中的"文化主义"与"审美主义"[J].文艺研究,2005(4):45-51. 被引量:19
-
3杨效宏.消费文化浸润下的文化趣味与意义商品化——兼谈文学的“交换意义”[J].文艺评论,2005(6):4-8. 被引量:3
-
4肖鹰.沉溺于消费时代的文化速写——“先锋批评”与“《秦腔》事件”[J].文艺研究,2005(12):13-22. 被引量:6
-
5苏涛.《马大帅》:农村题材的话语转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3):38-43. 被引量:7
-
6孔丽华,周成龙.第六代电影,如何走出边缘化的阴影[J].电影评介,2007,0(6):14-14.
-
7刘婷,赵晓倩.集体心理寻唤——新世纪电视剧创作与受众心理互为关系研究[J].当代电影,2009(7):109-112. 被引量:18
-
8梅笑冰.民间文化的当代传承:“低俗化”情感故事类节目的正面价值探讨[J].电视研究,2009(12):73-75.
-
9李京京.对河南电视台民生新闻发展的建议[J].焦作大学学报,2011,25(4):118-120.
-
10郑凯,史庭慧.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0,6(1):15-16.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147
-
1余虹.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J].文艺研究,2002(6):15-24. 被引量:169
-
2李敬泽.圣杯骑士或一种“小说”[J].南方文坛,2003(1):14-16. 被引量:1
-
3陈晓明.给文学招魂:差异性自由[J].南方文坛,2003(3):3-6. 被引量:6
-
4张颐武.现实的转变和中国想象的重组[J].文艺争鸣,2004(4):9-11. 被引量:2
-
5张颐武.后现代性与“后新时期”[J].文艺研究,1993(1):41-43. 被引量:15
-
6张颐武.对“现代性”的追问——90年代文学的一个趋向[J].天津社会科学,1993(4):74-79. 被引量:11
-
7张颐武.新时期小说与“现代性”[J].文学评论,1995(5):34-41. 被引量:9
-
8一部世纪末的奇书力作——阎连科新著《日光流年》研讨会纪要[J].东方艺术,1999,0(2):18-20. 被引量:20
-
9王宁.“后新时期”:一种理论描述[J].花城,1995,0(3):201-208. 被引量:13
-
10欧阳友权.互联网对文学性的技术祛魅[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3):55-59.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10
-
1王亚平.《梅兰芳》:“旦角”命运与“新新中国”形象[J].电影文学,2013(5):21-23.
-
2肖鹰.沉溺于消费时代的文化速写——“先锋批评”与“《秦腔》事件”[J].文艺研究,2005(12):13-22. 被引量:6
-
3肖翠云.文学终结论:修辞制造的幻象[J].文艺争鸣,2006(1):138-141. 被引量:7
-
4张毅,王园.文学研究的价值取向与理论视阈——近年来文学研究热点问题透视[J].文史哲,2007(6):5-19. 被引量:10
-
5刘云生,肖从亮.现代性与文学研究范型的真正融合——近年来现代性与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评述[J].宜宾学院学报,2008,8(11):46-49.
-
6陈玲玲.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4(6):93-95. 被引量:1
-
7陶东风.新文学“终结”了么[J].花城,2006,0(2):202-208. 被引量:3
-
8赵黎波.“启蒙终结论”再解读——“后新时期”、“新世纪文学”批评中的启蒙话语研究[J].当代文坛,2012(2):33-35. 被引量:1
-
9房伟.“炸裂”的奇书——评阎连科的小说创作[J].文学评论,2014(3):98-105. 被引量:4
-
10刘永成.透过“文学终结”看文学的未来[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6):85-90.
二级引证文献32
-
1何雁,熊元义.把握当前中国文艺发展的正确走向[J].长治学院学报,2008,25(4):21-25.
-
2张淳.文学与公共性——陶东风先生的文学研究之路[J].东方丛刊,2008(4):22-38.
-
3何言宏.批评的堕落与危机[J].艺术百家,2006,22(4):13-16. 被引量:3
-
4李夫生.批判“米勒预言”的批判——近年来有关“文学终结论”争议的述评[J].理论与创作,2006(5):7-11. 被引量:12
-
5王艳.试论文学理论批评的当代品格[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1):36-38.
-
6马大康.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文化生态[J].文艺争鸣,2007(7):17-23. 被引量:9
-
7张淳.陶东风:“怀疑”的勇气和“相信”的执著[J].当代作家评论,2007(4):37-44.
-
8肖锦龙.希利斯·米勒“文学终结论”的本义考辨[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4):15-20. 被引量:9
-
9张用蓬.辛国云小说创作初探——以《咱爹咱娘》、《蝴蝶》和《大国防》为例[J].泰山学院学报,2008,30(4):17-21. 被引量:1
-
10全展.2007年传记文学研究述评[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9(4):29-31.
-
1鲁歌,张小慰.晚清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关于中国近、现代文学历史分期的一点看法[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2):43-47.
-
2李万武.“泛文学化”与无门槛的文学繁荣[J].粤海风,2014(5):62-70.
-
3曹梦蝶.苏童对先锋派小说的继承与发展[J].才智,2012,0(3):154-154.
-
4王宇可.宋诗理趣现象探源(上)[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37-42. 被引量:1
-
5先锋文学的终结[J].文艺理论研究,2001(2):10-10.
-
6李云雷.“新文学的终结”及相关问题[J].南方文坛,2013(5):5-9. 被引量:4
-
7杨玙嘉,付骁.社会制约和人道主义呼唤[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3):68-68.
-
8席星荃.兰草谷的泉[J].长江文艺,2006(9):68-69.
-
9方文山.单纯[J].音乐世界,2007(17):143-143.
-
10龚军辉.矿小学[J].中文自修,2000(6):3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