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律学与古罗马法学之比较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22-224,共3页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9
-
1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562.
-
2贺昌群著..魏晋清谈思想初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00.
-
3[5]三国志·魏书·武帝纪[A].注引,曹瞒传[C]. 被引量:1
-
4[6]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被引量:1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被引量:4
-
6何勤华著..西方法学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509.
-
7[12][意]朱塞佩·格罗索.罗马法史[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被引量:1
-
8周枏著..罗马法原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947.
-
9滋贺秀三.中国法文化的考察——以诉讼的形态为素材[J].比较法研究,1988,2(3):18-26. 被引量:126
共引文献128
-
1张宇琛.刑讯逼供的文化根源追问[J].社会科学家,2021(2):118-122. 被引量:1
-
2王炳军.清代未成年人杀人案审理中“恤幼”律例的适用——兼论“非规则型法”[J].青少年犯罪问题,2020,0(1):97-103. 被引量:4
-
3张学君.刑民交叉案件'先刑后民'处理原则的解构[J].楚天法治,2018(24):149-150.
-
4张万军,赵友新.探寻中华行刑文明之路——兼论汉代与古罗马行刑文化的暗合与差异[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56-59.
-
5吴丹红.传统诉讼文化新解——回归传统语境的一种思路[J].西部法学评论,2009(1):24-29. 被引量:5
-
6王栋,雷江.中西法律文化的对比及借鉴[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3(1):52-54.
-
7梁新文,仇英德.“民告官”难的制度性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91-92.
-
8张文勇.论宋代民事审判的时代特点[J].兰州学刊,2010(2):137-140. 被引量:3
-
9曹智.传统中国是否存在民法辨析[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1(5):68-69.
-
10叶反修.晚清输入域外法律文化内容和次第的选择[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30(4):94-97.
-
1钱剑夫.中国封建社会只有律家律学律治而无法家法学法治说[J].学术月刊,1979,11(2):44-49. 被引量:14
-
2蒋集耀.中国古代魏晋律学研究[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3):82-88. 被引量:5
-
3邹身城.封建社会“刑、法、律”分期说质疑[J].学术月刊,1980,12(8):72-73.
-
4刘皓月.读你·长江[J].祖国,2016,0(21):75-75.
-
5言逊.郑板桥艺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扬州兴化举行[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4):112-112.
-
6刘富起.论中国古代律学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4,24(6):87-93. 被引量:2
-
7唐梦诗.略谈我国古代法学教育的源流和演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2(3):8-13. 被引量:3
-
8赵秀莉.青少年犯罪及其相关司法问题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2(A09):147-147.
-
9陈甲标.用人者要警惕“舆论假象”[J].领导科学,1992,0(11):30-30.
-
10艾拉.舒瓦兹,孙忠雄.美国的少年司法问题[J].当代青年研究,1991(Z1):8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