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30-31,共2页
Truth Seeking
参考文献7
1 [2]理查德·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2002. 被引量:1
2 王智敏,吴隆增,别俊,王雁飞.基于系统观点的组织变革管理研究[J] .经济师,2005(8):10-11. 被引量:3
3 何心展,康廷虎.组织变革的多样性管理:一种系统性框架[J] .心理科学,2004,27(4):920-923. 被引量:2
4 胡笑寒,万迪昉.企业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及变革模式实证分析:以新创科技企业为例[J] .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24(1):15-20. 被引量:11
5 冯云廷.公共行政组织的变革及其现实性[J].财经问题研究,2000,(3):9-12. 被引量:3
6 应松年,薛刚凌著..行政组织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72.
7 教军章.政府信息化对行政组织变革的6大影响[J] .中国行政管理,2003(3):40-43.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25
1 孙国锋,苏竣.国外“电子政府”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22(12):8-12. 被引量:7
2 高小平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王欣.智能化:现代行政管理的方向[J] .中国行政管理,2002(11):17-19. 被引量:26
3 Pettigrew AM. Context and action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firm,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85,24(6) :649 - 669. 被引量:1
4 Bumes B Mnanging change. Pitman: London, 1996 : 172. 被引量:1
5 Greenwood R, Hining C. Understanding strategic change: the contribution of archetyp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3,36(5) : 1052 - 1081. 被引量:1
6 Flood RL. Solving Problem Solving. Wiley : Chichester, 1995 : 21. 被引量:1
7 Cao G, Clark S, Lehaney B. A critique of BPR from a holistic perspective.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 2001,7(4): 332- 339. 被引量:1
8 Hammer M Beyond Reengineering. Harper Collins Business:London, 1996:5 - 9. 被引量:1
9 Milliken FJ, Martins LL. Searching for treads:Understanding the muhiple effects of diversity in organizational group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21(2): 402-433. 被引量:1
10 Preffer J Managing with power: politics and influence in organization. Boston :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32
1 刘晓红.信息技术引起行政组织的三大变革[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5):25-27. 被引量:1
2 谢桂生,阮平南.假冒伪劣商品治理中的政府官员行为分析[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5-8. 被引量:3
3 曾宪荣.浅析政府管理信息化建设[J] .法制与社会,2008(29). 被引量:2
4 张千帆,殷程亮.网上行政审批系统研究[J] .商业研究,2005(24):48-52. 被引量:17
5 刘松博,胡威.国内组织设计研究的发展与现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26(9):24-29. 被引量:5
6 吴士锋,路紫.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功能性研究进展[J] .现代情报,2007,27(5):207-209. 被引量:3
7 罗超群,杨运姣,王东毅.信息化——信访政策执行的切入点[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2):133-134.
8 胡恩生,王智源.试论电子政务与经济社会信息化的互动发展[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3):32-35. 被引量:2
9 郭葆春.广东省新创高新技术企业治理特征研究——基于广东省中小上市公司的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1):148-150. 被引量:2
10 袁文艺,朱容皋.行政成本与控制[J] .求索,2009(1):62-64.
同被引文献24
1 高翔.建立适应数字时代的政府治理新形态[J] .探索与争鸣,2021(4):141-146. 被引量:24
2 傅雨飞.政府机构改革磨合阶段的组织文化变革与冲突[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1,22(5):91-98. 被引量:3
3 韩万渠,柴琳琳,韩一.平台型政府:作为一种政府形态的理论构建[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1,22(5):58-67. 被引量:35
4 门理想.公共部门数字领导力: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J] .电子政务,2020,0(2):100-110. 被引量:31
5 奚洁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论[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1,22(4):18-29. 被引量:2
6 丁强,王华华.特大城市数字化治理的风险类型及其防控策略分析[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1,22(4):72-81. 被引量:26
7 金太军.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分析[J] .学海,2001(4):109-114. 被引量:20
8 赵龙飞,霍国庆.行政领导者信息化领导力分析[J] .管理现代化,2009,29(1):59-61. 被引量:4
9 王志伟.理解改革进程:演化经济学的视角[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46-51. 被引量:1
10 孙祯祥,张玉茹.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内涵与理论模型[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7(1):39-45. 被引量:32
二级引证文献19
1 陈稼瑜,赵悦言.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政务数字化演化过程及机制解析——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考察[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24,22(2):39-52.
2 刘丹琳.领导干部数字领导力的提升研究——基于VQA层次模型[J] .领导科学论坛,2023(4):48-52. 被引量:2
3 周雪,刘国栋,张亚超,李同伟,朱帅河,朱慧兰,孙涛,梁春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阶段院长数字领导力及其培育的三元模型[J] .中国医院管理,2023,43(10):74-77. 被引量:2
4 刘松博,李静雯,张凯瑞,张硕.数字化转型和领导的相互影响——基于调适性结构理论的视角[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23,45(10):116-136. 被引量:7
5 付达杰.职业院校数字领导力内涵特征、发展困境与提升策略[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1-5. 被引量:1
6 张志鑫,郑晓明.数字领导力:结构维度和量表开发[J] .经济管理,2023,45(11):152-168. 被引量:6
7 王文龙,席酉民,刘鹏.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下数字化领导力的内涵、构成及涌现机制[J] .管理学报,2024,21(4):475-483. 被引量:2
8 郭淑娟,周燕华.中小学校长数字领导力:概念辨析、模型建构与要素阐释[J] .中国教育学刊,2024(4):51-57.
9 刘宁,李晨,赵波.数字领导力研究综述与展望[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2):72-81.
10 韩啸,张悦,蒋翔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政府首席数据官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24,44(8):155-163.
1 宪法学[J] .刊授党校,2008,0(6):9-19.
2 宪法学[J] .刊授党校,2006,0(Z1):83-93.
3 宪法学[J] .刊授党校,2007,0(Z2):30-40.
4 梁妍慧.深化问责研究 建设责任政府[J] .理论视野,2009(3):18-20. 被引量:3
5 沈义祥,郑立新.我国依法行政的特点[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42-44.
6 张绍峰.新时期工会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 .当代矿工,1993(3):32-33.
7 陆云彬.关于实事求是问题研究概述[J] .理论与现代化,1990(12):35-38.
8 张公武.谈观念更新[J] .思想政治课教学,1992,0(10):2-4.
9 张素蓉.“第三条道路”的解析与启示[J] .社科纵横,2011,26(11):53-55. 被引量:1
10 崔广华,陈绍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发展[J] .江海纵横,1998,0(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