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朗诵艺术视角看有声语言的语音修辞策略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运用汉语修辞学的相关理论,从朗诵艺术视角对有声语言的语音修辞做了剖析,提出构建语音修辞活动场和创造声音形象的有声语言的语音修辞策略,试图在传统汉语语音修辞研究基础上,开拓有声语言语音修辞的审美与语用价值空间。
作者
陈朝霞
机构地区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出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93-95,共3页
Journal of Hotan Normal College
关键词
朗诵
有声语言
语音修辞
分类号
H11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陈望道著..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294.
2
张颂著..朗读美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286.
3
谭学纯,朱玲著..广义修辞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516.
4
张颂著..朗读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346.
同被引文献
13
1
雷峻.
刍议朗诵艺术中情感美之蕴含[J]
.作家,2010(18):201-202.
被引量:1
2
孙叶林,董正宇.
论朗诵语言的审美意蕴[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45-47.
被引量:1
3
王劲松.
高等院校学生朗诵艺术的培养[J]
.职业技术,2005(8):52-53.
被引量:2
4
李雅林.
朗诵艺术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0(3):142-144.
被引量:3
5
赵林森,郭启明.《口语表达训练教材》.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被引量:1
6
郭玉斌.《大珠小珠落玉盘》[J].阅读研究,2008,.
被引量:1
7
熊志坚,周申虎.
有声语言表达技巧在事迹报告中的运用[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7,20(5):34-36.
被引量:1
8
朗读美学[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朗读美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9
杨文华.
朗诵训练中的情感培养[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27(1):104-106.
被引量:4
10
唐亚娟.
多媒体时代的现代朗诵诗审美特征论析[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8):104-10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王生龙.
声音夸张在朗读中的运用[J]
.语文建设,2010(5):77-79.
2
佟桂影.
提升舞台朗诵中非语言符号运用能力的方法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10):263-264.
3
陈伟宏.
浅谈朗诵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技巧[J]
.价值工程,2014,33(28):323-324.
4
苏燕.
浅析朗诵中的语音修辞艺术[J]
.西部广播电视,2019,40(16):180-181.
5
游媛媛.
刍议朗诵艺术带来的三重美[J]
.新闻传播,2014,0(9X):133-13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伍晓娟.
浅谈对朗诵艺术的认识[J]
.西部广播电视,2018,39(24):155-155.
被引量:1
2
田海龙,艾静.
“感觉质”与“呈符化”——“听见美”的符号过程解析[J]
.当代修辞学,2024(5):10-18.
3
赵卓瑶.
朗诵艺术的意境美[J]
.艺海,2016,0(7):154-156.
被引量:1
1
邢苏月.
培养学生听力技能的探讨[J]
.现代外语,1989,12(4):47-49.
被引量:2
2
李建立.
高职高专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4):161-162.
3
文觐鳌.
英美文学在汉语教学中的价值及意义探析[J]
.语文建设,2013(02X):19-20.
被引量:3
4
桑田.
对西方电影中的舞蹈的几点认识[J]
.西部皮革,2017,39(4):274-274.
5
申弘怡.
语言起源微探[J]
.青春岁月,2013,0(23):118-118.
6
张敏.
刍议思考英语语言学研究的多维视角[J]
.现代交际,2014(9):35-35.
被引量:5
7
董凤伍.
语音修辞再认识[J]
.滨州学院学报,1997,0(1):20-23.
8
张成柱.
谈谈文学翻译[J]
.中国翻译,1983(3):25-27.
9
张颂.
关于声形俱佳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二十六[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5):58-59.
被引量:1
10
赵宏宇,李丙奎.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翻译对等[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20(3):108-112.
被引量:4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