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破体·解体·衰亡:晚明杂剧艺术论略
On the Zaju Creation in the Late Ming Dynasit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晚明是明杂剧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此一时期的杂剧创作接续明初中期以来的破体倾向,呈现出全面解体的局面,并最终走向衰亡,彻底失去了其作为舞台艺术的本质属性。深入分析晚明杂剧创作在艺术体制、题材取向等方面的变动及其原因,对于把握杂剧艺术的发展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
刘召明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1-144,共4页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晚明
杂剧
艺术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M],2004.
2
[14]李梦阳.空同集[M]. 四库明人文集丛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被引量:3
3
[4]吴梅.顾曲麈谈·中国戏曲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4
[5]曾永义.明杂剧概论[M].台北:学海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5
[1]吴毓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被引量:7
6
卢前著..明清戏曲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07.
7
[8]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2)[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8
1
江合友.
论吴梅村戏曲的多重混成情境[J]
.艺术百家,2006,22(3):32-35.
2
徐林.
明中后期士商社会交往评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56-61.
3
胡建次.
明清戏曲批评中的雅俗批评[J]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18-123.
被引量:1
4
胡建次.
明清戏曲批评视野中的雅俗之论[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38-41.
5
邱美琼.
政教之论在清代文论中的展开[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73-79.
被引量:1
6
汪沛,梁道礼.
文学经典的传承与重构:对徐渭《论中》的再思考[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81-84.
7
胡建次,凯其玲.
中国古典词学政教批评的承传[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63-66.
被引量:3
8
胡建次,杨芳芳.
中国古典散文政教之论的承传[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7.
1
张硕.
关汉卿《窦娥冤》杂剧的“人民性”特征[J]
.大庆社会科学,2015(2):155-158.
被引量:1
2
陆林.
元人戏曲功能论初探[J]
.文学遗产,1989(1):87-95.
3
岳玉琴.
关汉卿及其杂剧艺术[J]
.飞天,2009(18):41-42.
4
杜桂萍.
论元代文人在杂剧兴衰中的作用[J]
.社会科学辑刊,1997(2):128-133.
被引量:2
5
林虹.
郑廷玉杂剧艺术浅探[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S1):156-157.
被引量:1
6
李素军.
艺术体制视域下的赝品问题考察[J]
.文艺理论研究,2016(5):210-216.
被引量:6
7
莫小菲.
浅论元杂剧繁荣的原因[J]
.广西社会科学,1997(3):108-111.
被引量:1
8
吴毓鸣.
关汉卿笔下妇女性格的基本特征[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41-44.
9
胡久江,王子文.
元代流寓江南杂剧作家及其作品创作研究综述[J]
.飞天,2010(8):83-84.
被引量:1
10
刘凯.
析关汉卿杂剧与元人审美趣味[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0(6):88-89.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