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阈强度训练对飞行学员有氧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2
出处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01-,204,共2页
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二级参考文献1
1 北京体育科学学会组织编写,李诚志.教练员训练指南[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4
1 苏展.男子散打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实验研究[J] .体育科技,2013,34(5):67-69.
2 费鹏辉.对有氧训练强度控制的认识[J] .运动,2014(10):18-18.
3 徐雍騑.青春期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肌耐力训练探析[J] .中国体育教练员,2017,25(2):25-27. 被引量:1
4 秦学林,姜文凯,丁宁炜,汤强,邵慧秋,季师敏,陆永宁.不同专项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J]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5):2244-2245.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16
1 谭思洁,于学礼,张一兵,王佩云,张薇.幼儿乳酸阈值及无氧阈心率的初步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3):15-16. 被引量:16
2 吕新建,倪宏竹.运动系径赛运动员乳酸阈心率的应用与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1):49-49. 被引量:3
3 赵鸥,潘敬安,张燕.自行车运动员高原训练强度监控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5):634-636. 被引量:5
4 秦永生,宋立新,程洪海,雷志勇,呼文亮.平原与高原战士耐力跑时心率与血乳酸的变化[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7,25(2):115-116. 被引量:9
5 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被引量:2
6 人体生理学编写组.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被引量:13
7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72-275. 被引量:8
8 SKIN K, MINAMITANI H, ONISHI S, et al. The power spec- tral analysi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athletes during dynamic exercise-part I[J]. Clin Cardiol, 1995,18(10) : 583-586. 被引量:1
9 林华,马荣.13~16岁优秀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乳酸阈的分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45-46. 被引量:9
10 林文弢,郑选梅,徐国琴,翁锡全.不同氧浓度环境下个体乳酸阈的比较[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6):81-84.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6
1 程志理,闫士展.体育学术期刊发展研究报告(2014~2018)——学术热点与演进规律的可视化分析[J] .体育与科学,2019,40(6):14-25. 被引量:17
2 孔海军,周霞,李新龙,王振杰.世居高原健康成人逐级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心率拐点与乳酸恢复能力、肺功能的相关性[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20,36(6):544-551. 被引量:4
3 曹立全,陈加龙,郭玉兰,冯展鹏,谭思洁.乳酸阈强度训练对特警心肺机能的影响研究[J] .天津科技,2021,48(8):78-81. 被引量:1
4 黄济明,孟艳.递增负荷运动中大学生乳酸阈及乳酸阈心率的实验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2,12(21):7-10. 被引量:1
5 尚永恒.功能声光训练法对提高人体无氧耐力运动功率的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3,31(7):259-261.
6 孔海军,翟德强,马荣,朱元宝,李新龙.不同海拔13∼18岁学生乳酸阈、通气阈、心率偏离点一致性研究[J] .高原科学研究,2024,8(2):85-95.
1 洪长青,邓树勋.无氧阈理论中的几个问题(综述)[J] .体育学刊,1997,4(1):57-59. 被引量:7
2 运动生物化学[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1998,6(11):7-10.
3 刘昭.论篮球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成功,2009(12):115-115. 被引量:1
4 常永红,陈向前.太极拳对老年人健身作用的探讨[J] .内江科技,2007,28(4):132-132. 被引量:1
5 刘捷.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9(6):128-130. 被引量:7
6 张莹.浅析体能训练对足球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影响及作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182-183.
7 余晶新,吕雪松.浅析体育锻炼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7):99-99. 被引量:4
8 边巴顿珠.学校体育对竞技体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及作用[J] .西藏体育,2003(1):33-34.
9 丁辉.试论全运会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促进作用[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5):95-96.
10 高增谦,张国栋,李玉琳,陈家琦.10岁儿童的有氧耐力[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86,1(1):1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