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反刍兽疫也被称作羊瘟亦或是伪牛瘟,属于急性接触性传染疾病,诱发原因是小反刍兽疫病毒,以绵羊、山羊等小反刍兽为主要发病群体,而野生动物也会有感染的可能,PPR在亚洲、中东和非洲大片地区流行,截止目前并未有人感染。此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高热、腹泻、上消化道溃疡,且眼鼻处分泌物较多。我国周边许多国家出现大规模暴发、流行,对我国动物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该病毒以IV种不同的谱系存在,通常仅限于特定的地理区域。然而,最近关于PPRV传播的报道,特别是IV谱系病毒传播到无感染国家和以前PPR流行地区的报道值得注意。快速准确的实验室诊断和关于其与病毒传播的流行病学联系的报告在有效控制和根除该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本围绕小反刍兽疫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实验室诊断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本病的预防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