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河南省煤窑沟组地层钒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河南省豫西南新元古界栾川群煤窑沟组地层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南缘,栾川断裂带北侧。在工作区西部的卢氏县徐家湾、大石河一带大面积出露,工作区中部的栾川县城郊、三川、石庙一带有零星出露,工作区东部在南召县马柿坪、云阳及方城县四里店、拐河、杨集一带也有少量出露。本组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其下段变质砂岩、片岩、大理岩互层,可相变为石英岩;中段为白云石大理岩,含叠层石;上段为石英岩、磁铁云母片岩、白云石大理岩夹煤层,含叠层石。在栾川地区有些地段本组下部石英岩与云母片岩、白云石大理岩多次交替出现,形成多个沉积韵律,石英岩中具交错层理。属浅海陆架-局限台地潮上-潮下沉积环境。本组上段地层赋存石煤、白云岩等有益矿产,含钒矿层位主要为煤窑沟组上段的含炭及炭质片岩带,是我省在新元古界煤窑沟组地层首次发现的钒矿层。该组的钒矿床属泻湖—滨海变质型层控矿床,矿床严格受控于地层。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16年第11期225-226,共2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